中省文物考古专家齐聚陕西宜君 献计战国魏长城保护
2015-08-10 16:27:02 作者:何汪维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已浏览次
8月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山系东南隅。宜君“负北塞,阻环庆”,地当要冲,多雄关险隘。宜君生态环境优美、林草丰茂、山青水秀,全县森林覆盖率48.2%,植被覆盖率91.8%,素有“千里林海”之称,被誉为“渭北高塬最大的一块绿洲”。境内生态优美,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出平均水平数倍,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将相的避暑圣地。
长城是人类活动的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在众多的景观节点中,战国魏长城遗址就像一颗宝石,散发着无比耀眼的光芒。该遗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其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宏大、防御体系之完备,在研究古代军事、工程建筑、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献记载,魏长城是战国时代魏国为防御秦国而修建的长城。因位于魏国西境,故称魏西长城。魏文侯变法图强以后,魏国国力强盛,在河西扩展大片领土,并派大将吴起镇守西河。为防秦的东扩和防戎,魏国修筑长城以巩固河西边防。魏惠文王于公元前358年至前351年开始修筑。宜君魏国长城遗址位于该县北部彭镇偏桥210国道沿线的山梁之上,依山就势蜿蜒成一条纵贯南北、攻守兼备的军事防御屏障。现存长城遗址总长9594.5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夯土筑成,东北接黄陵县魏长城,西南不与其它长城相接。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 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由北向南分别座落于彭镇许家塬、武家塬、南庄、王沟湾、陈家洼、偏桥、湫沟、焦淆、二十里铺9个行政村。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9处烽火台之间距离均由长城城墙连接。整个城墙与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2012年,宜君魏国长城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批复认定的陕西省境内长城遗产名录,并在2014年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应该尽快制定长城保护规划方案,并将长城保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国长城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董耀会认为,研究历史对于了解长城非常重要。而长城作为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传承,同时也可以服务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在对其科学保护和利用方面,应制定长期、有效的机制予以保障。还要挖掘文化价值,讲好长城故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