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附近三座抗战时期军事碉堡获“身份证”

  近日,丰台区卢沟桥附近遗存下来的三座军事碉堡,终于获得了“身份证”。这些70多年的历史建筑,于2013年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直至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部门终为其立碑证身。

  在“七七事变”爆发地卢沟桥附近,遗存有三座军事碉堡。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遗迹出自抗日战争时期,但究竟属于侵华日军、还是国民党军队修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013年年初,为让遗迹免遭破坏,丰台区文委为这些碉堡加装了护栏;同年年底,碉堡由官方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但相关的文保碑牌,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为此,早在2013年7月7日,本报曾呼吁文物部门对这些碉堡挂牌或立碑,从而起到告知和教育的作用。报道过去了两年,文物部门终于采取了实际行动。

  近日,文物爱好者马志璞发现,碉堡有了文保碑,而且这碑还不一般。

  在永定河西岸的射击场路,京广铁路桥南约300米位置,有一座罐状碉堡,碉堡开了1个门洞、枪眼6个。近期经过修缮,建筑内外的渣土被清理,环境得到改善,建筑本体获得加固。在碉堡一旁,是新立的文保碑,上书“卢沟桥西射击场路碉堡”。

  普查登记文物,因级别偏低,多采用不锈钢文保牌,打造四四方方的文保碑,实属罕见。可见文物部门对这些战争遗迹的重视。

  马志璞介绍说,这样的文保碑,多用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极少在普查登记文物上使用。

  居住在卢沟桥西桥头的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卢沟桥附近的碉堡不止这些,有些成了流浪者的居所,之后陆续拆除了一些,只剩下现在这几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