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村古民居,是拆是留?
7月10日,汤良波兴冲冲地赶回老家金东区岭下镇后溪村,他在外闯荡多年,市区一家知名老店“汤里漂”面馆,就是他开的。他这次回来,是听说村里的古民居群马上就要拆了。
巧的是,他这趟回来,正好撞上一次座谈会,镇、村干部以及建筑设计、旅游等方面的专家一起讨论,后溪村的古民居群,究竟是拆还是留?
前不久,岭下镇后溪村旧村改造项目“箭在弦上”,由于土地指标紧缺,原本的计划,是将老民居拆除建新房。7月8日,金东区相关领导实地调研后发现,后溪村的老建筑、老民居保存得相对比较完整,这在全区范围内相当罕见,要求在拆之前对其充分论证。
后溪村的做法,在当下新农村建设中,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村民们希望建新房改善生活,又没有土地指标,只得拆除老房子。各地村庄“千村一面、老房子罕见”之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如今,金东区喊出一声“刀下留人”,是出于对历史遗存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然而这却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古民居需要保护,村民建房愿望迫切,看似“鱼和熊掌”的一对矛盾,成为争论的焦点。
不少古民居已有上百岁,还有几栋是下乡知青住过的
这里留存的房屋,大多数是泥土房,黄褐色的土墙上头,盖着乌黑的瓦。墙基基本是用附近小溪里捡来的鹅卵石砌成。
当地村民说,许多房子已有上百岁。汤良波的老宅,算是建筑群里相对气派的,起码是他太爷爷辈留下来的,门上四个大字清晰可辨:“前程似锦”。那是上世纪70年代他父亲找人写的。
房前屋后,有几口小池塘,还有一口古井,泉水清澈,没有污染。这里的小路四通八达,有时,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小径,仅能供一人通过,左右两侧,便是密密麻麻的鹅卵石,相当有味道。类似的感觉,仿佛在婺源,在乌镇,在西塘。
房子高低错落,炊烟袅袅时,犬吠深巷中。瞬间把人拉回到儿时的乡村记忆,那股子“土味”挥之不去。
整个古民居群,原住民已然不多,清静怡人。78岁的孙坤仙斜倚在自家老屋门上,沟壑纵横的脸上,带着微笑迎接来客。“房子有上百年了,太公手上的老东西。我是澧浦镇人,18岁嫁到这个村,在这间老屋住了60年。”
一堆废弃的碾盘,在汤良波小时候,这里是一处打油作坊。“我常来这地方玩,这里到处都是油菜籽。”在这里,你才能看见百年前金华农村的真实相貌。
后溪村始建于南宋时期,已有800年左右的历史。当地人传说,祖先是从武义岭下汤迁过来的。200多栋古民居,分别坐落在佛堂、上屋、楼下三个区块,村子距离市区仅有25公里,山清水秀,仿佛世外桃源。记者甚至找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印记。有几栋当年专门为知青下乡造的房子,完好地保存着。有村民说,知青们要是能回来看看,自己当年住过的房子,不知作何感想?
从村后山坡上俯瞰,在群山环抱中,后溪古居民群颇具规模和气势。在这一处曾经被人遗忘的世界,充满了原生态的气息。“要不是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或许早在很多年前,这里的老房子就被拆掉了。”有村干部说。
村民想建房,专家力主留住老房子,怎么办?
“后溪村很长时间没有建新房,群众建房需求旺盛。由于土地指标紧张,旧村改造项目依赖原拆原建,但拆了这些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非常可惜,且是不可逆的,是不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呢?”座谈会上,岭下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方伟说。
村支部书记汤良滨说,村里有280户居民,只有30户居民建过新房,几乎所有没建过新房的村民都有建房要求。相对于古民居,建新房改善生活,才是大多数村民的头等大事。不少村民直言:这些老掉牙的旧房子,还留着做什么?拆了还能腾出地建新房。
这处拥有200多间民房的古民居群究竟值不值得保护?该如何保护?
中国村镇文化学术委员会的国家级规划专家洪铁城曾5次到访后溪村,他在详细考察后给出相当高的评价:“这是金华山地原始规划最生态、最平民、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村落。”
他说,就全国来讲,各省各地对于保护古村落都很重视,金华的古村落众多,且档次高,有价值,有特色,市委市政府也在致力于建立古村落国际研学基地。一般理解的古村落,是指有古建筑、石雕、木雕、砖雕等古遗存的村落。“坦白地讲,后溪村的古厅堂不多见,砖雕、木雕、石雕也比较少,古建筑档次不能与琐园村、诸葛八卦村等相提并论,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古村落。”
“另一种古村落,是具有保持着原始格局,古民居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后溪村属于这一种。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恐怕都找不出像后溪这样成规模的古民居群,很多古民居在过去轰轰烈烈的旧村改造过程中,彻底消失了。”
洪铁城总结,这一古民居群有三大优点:原先的村落布局结构没有变化,路网系统保存完好,一些小巷都能通行,保证了穿行于此的步行交通是完全畅通无阻的;生态水系、小水沟、水井保存得比较完整;这里的房子,有泥墙、石墙、鹅卵石,有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就建筑设计的专业角度来看,这里多为山地建筑,古人如何通过不破坏生态、因地制宜地进行村庄和路网系统的规划,对于后溪的研究,能够提供历史遗留下来的信息。
金华市旅游局副调研员王森认为,国内的古民居资源越来越少,后溪古民居群很可能就是将来的宝贝。是不是适合开发旅游,现在不好说,未来肯定是观光点。或许可以有一种选择:发展高校的研学游,后溪村的风光作为艺术学院的创作基地,非常适合。
专家建议,不妨让部分村民回归古民居,在保留外观的前提下,对老屋进行修缮和内部装修。也可通过古民居的认养和众筹等形式,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古民居的保护当中来。“如果需要保护,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需另择土地,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满足村民建房需求。”王森建议。
洪铁城说,北京八大胡同拆迁,过去没有这个保护意识,使得人们只能在影视剧中追忆属于那里的尘缘旧事。如今,后溪村面临同样的抉择,是时候留住乡愁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