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花街锺英堂两块雕花梁板不见了农村文物为何频频被盗?

目前不少农村文物保护意识相当缺乏,直到丢失了,才意识到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事实上,在农村进行必要文物知识普及,告诉村民们文物不仅仅是值钱的古董、古字画很有必要。”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村民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在当前情况下,文物所在地村民自发性的保护比文物部门的远程监管更加重要,对文物点的保护可以与护村队日常巡逻等结合起来。

  农村文物频频被盗,怎么破解?

  目前农村文物频频被盗有什么方法可以破解呢?

  目前不少农村文物保护意识相当缺乏,直到丢失了,才意识到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事实上,在农村进行必要文物知识普及,告诉村民们文物不仅仅是值钱的古董、古字画很有必要。”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村民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在当前情况下,文物所在地村民自发性的保护比文物部门的远程监管更加重要,对文物点的保护可以与护村队日常巡逻等结合起来。

  昨天上午,永康市民陈先生报料,称永康花街镇店园村锺英堂里有两块雕花梁板被盗。

  20天时间被偷了两次

  店园村是个大村,有1200多人,位于永康西部山区“三十里坑”中部。锺英堂,位于店园村老村当中。

  “一开始,村民们发现中厅正屋那一块梁板的西侧,有一只角被撬开了,但是那次没有被偷走。”村民陈大伯说,事后,村里的木匠用铁钉进行了加固。

  20天前,两年前被撬的那块雕花梁板还是被偷走。“那块板长度近3米,宽30厘米左右,厚度也有近30厘米,雕刻得很精美的,双狮戏球都是镂空雕刻的。”陈大伯说。

  胡宝钗,今年84岁,住在锺英堂西侧南边第一间厢房,7月7日早上,她来到中厅,发现地面落着很多木屑,她叫旁边的人过来一看,发现中厅两侧间的两块雕花梁板也被偷走了。

  至此,20天时间内,锺英堂内三块可以拆开的雕花梁板全部被偷走。

  锺英堂为何没人看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锺英堂的归属比较特别。据74岁的村民陈朝勇介绍,锺英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年左右历史。店园的村民,按照各自祖宗的不同,建有六七个堂,锺英堂就是其中一个。

  “20天前,第一块雕花梁板就被偷了,为什么不派专人来看守呢?”记者问道。

  “它既不是村里的,也不是个人的,叫谁来看呢?”现场一些村民议论,再说目前留守在家的都是些老年人,哪怕是发现了盗贼,估计也只能是喊几声,没有实质性的办法。

  “锺英堂是挂过牌的,你们倒是帮忙问问,挂牌保护的文保点,政府部门为什么不拨款维修,为什么不派人看守?”

  文保点政府部门为何不加强管理?

  在锺英堂的后堂,记者看到“文物保护点”的牌子,牌子上编号为“090”,落款单位是永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时间为2012年3月。

  昨天上午,记者致电永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据他介绍,目前永康市共有挂牌文物保护点200多个。

  “挂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把它列入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单,另一个就是提示当地这是值得保护的文物,同时需要他们加强保护。”

  据那位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实际情况,受经费、人员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安排专门人员到各文保点去驻守,甚至是文保点的日常小维修他们都不可能拨付经费,只有进行大修时,才可能考虑给予适当的补助。“按目前实际情况,农村文物被盗,只能建议村民们立即去报警,由公安机关负责侦破案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