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寺修缮及所存文物
2015-07-02 10:11:19 作者:董志勇 来源:今晚报 已浏览次
潮音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南海大寺。历史上,它曾有过好几次重修,并留下珍贵的文物。
除明代嘉靖皇帝赐额“潮音寺”,发帑重修外,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干隆三十二年(1767)、嘉庆二十二年(1817)潮音寺均有过大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因修葺工程较大,特勒石纪盛。该碑20世纪90年代初重修潮音寺时从寺内地下挖出。碑已残缺,残碑高90厘米,宽55厘米,厚18.7厘米。碑文记述了重修菩萨庙大殿的经过。碑系乡人陈尚中、王升等十三人首议,乡里信众捐款,官方拨银资助而刻成。
1918年,曹锟捐资两万大洋,重修潮音寺。曹锟出生于潮音寺旁边,幼时常于寺内玩耍。在重修潮音寺时,执意雕镂“五狮捧月”玉质圆雕置于正殿屋脊之上,并嘱其秘书题写“渤海蒙庥”横匾悬于山门。据解释,前者为其庆贺喜得贵子;后者意为渤海湾的渔人及居民都将受到菩萨的庇护。两件原物已毁,现所见均为不同材质的复制品。
1938年,海外塘沽籍侨胞和当地渔民共同捐资,又对潮音寺重修扩建。1992年,经塘沽区政府批准重建的潮音寺落成开光。
2013年,延可法师担任潮音寺住持,对潮音寺重新规划设计。同年5月16日改扩建工程开工。
在数次修建中,相继发现和保存下诸如嘉庆丁丑重修潮音寺碑、汉白玉无字碑(后被人称为“南海大寺基石”)、1929年信众修庙功德碑、清雍正年间修北殿所遗留的雕花青砖、清干隆年间修观音殿遗留的瓦当和记载北殿修葺年代文字的梁枋,以及清宣统年间的铜磬、清代的宫灯等。其中,发现潮音寺北殿的梁枋上文字的过程颇有意思:当时,潮音寺内挂起“西沽派出所”牌子,一民警躺在床上休息,不经意间发现屋顶大梁上似乎有字。用手电筒照亮仔细看,辨认出“大清雍正伍年岁次丁未伍月谷旦”等文字。大伙都来好奇地瞧,无形中使潮音寺在大沽人心中的分量增加了。此外,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潮音寺时,人们还发现粘贴在房梁上的宣纸柳体遗墨,文为“天津镇宪陈金绶道宪陆建瀛大沽营守府向元魁暨合沽绅商等重修”。此物与随后出土的清道光二十二年残碑相互印证,共同述说着一百多年前重修潮音寺的历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