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区多措并举推动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舟山普陀区以“让群众记住历史,让文物释放时代价值”为文物保护新思路,强化保护措施,积极利用文物资源服务社会。

  一是加大修缮保护力度。完善文物修缮保护政策,出台了普陀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补助办法(暂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在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进一步改善了文保单位的生存状态。建立了普陀区文物办、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业余文保员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安全巡查制度,最大可能消除全区文保单位的安全隐患。

  二是焕发文保单位生机。组织市民参加“普博之旅”,参观普陀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实地感受普陀的历史文化底蕴。计划在省级文保单位定海测候所修缮完毕后,将其打造为普陀气象博物馆,让更多地市民走进定海测候所,了解普陀气象事业的历史和发展。

  三是开展文物普查征集。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登记了356家国有单位,摸清了“家底”并为其中有价值的可移动文物“建档立案”。出台了普陀区文物征集办法,广泛征集民间文物藏品,特别是在普陀旧城改造过程中,成立了征集小组,做好藏品登记和调研工作,已征集藏品近150件。

  四是创新文物展览方式。除了以普陀博物馆为龙头,六横里岙民俗风物馆、展茅五匠馆、朱家尖奇石馆、东极历史文化陈列馆(渔民画馆)、白沙渔俗馆为主体的全区海洋系列(民间)博物馆的常规文物陈列展览以外,普陀区博物馆还致力于打造“五公里文博服务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线上线下”等形式,每年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地输出专题展览、讲座宣讲等活动12次,力求文博服务“接地气”,让群众更深地感悟普陀文物的价值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