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石刻保护迎新时机 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隐洞中的两块石刻虽然上面加设了窟檐,但年深日久,周边已遭受苔藓与水渍的侵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在龙隐岩聆听导游讲解石刻文化。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名城,桂林的摩崖石刻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成为桂林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宋代摩崖石刻数量和质量为国内首屈一指,有“唐碑西安,宋刻桂林”之誉。日前普陀山石刻和龙隐岩龙隐洞石刻的抢险加固工程相继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立项,独秀峰石刻也在上报立项申请之中,桂林石刻的保护即将迎来新的时机。

 

  石刻文物是城市历史的一个物证

 

  桂林资深文博专家林京海说,对于桂林石刻的保护,国家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每年都划拨大量经费用于桂林石刻的保护,并逐年有增加。桂林市文博单位一直在对桂林石刻进行保护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隔两年对石刻进行防水及危石加固等工程。每件石刻文物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病害,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对于桂林石刻的治理保护每年都在进行研究。

 

  我市从事石质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学研究的文博专家严铭说,石刻文物具有个性,对石刻文物保护很难实行拿来主义,在其他地方已经成功的经验未必在桂林也适用,就算是同样材质的石质文物,因为文物所处环境的大气、水文、地质等条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林京海认为,现在石刻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科研难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百分百地解决石刻保护的问题,所有的保护都只能根据具体石刻的具体情况来治理。

 

  那么怎么才能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对文物进行保护?林京海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物保护的一个准则就是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已经老了、旧了,就要把它给拆掉,然后重建一个一模一样的,这已经是假文物了。保护石刻文物就是要保护好石刻目前的状态,去除病害和自然界对石刻的继续蚀损,使之让更久远的后人能够看到石刻的面貌。所以有很多石刻文物虽然已经漫漶不可辨识,但还是要努力保护好它的原样,而不是在上面进行添加或重新刻画,这个教训古人已经犯过,我们今天是绝对不能重蹈覆辙的。

 

  石刻存在的历史也是石刻文物的一部分,我们保护石刻的目的不是说要把石刻恢复成最早时间的样子。林京海举了个例子说,灵渠是秦始皇时代开凿的一条运河,历经两千多年,不断地对其进行修缮与治理,才有了灵渠今天的模样,那么我们今天来谈保护灵渠,是要保护现在的灵渠还是要把灵渠恢复成秦始皇时期的样子?很显然恢复到秦始皇时期的样子,灵渠整个两千年的历史就给破坏掉了。

 

  石刻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东西,一旦损毁就永远不再存在,林京海认为,石刻文物是桂林城市历史的一个物证,经历了数百年上千年的风风雨雨,到今天还呈现在人们面前委实不容易,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地去保护它,维修它,如果这个物证没有了,那我们还怎么去认识这个城市的历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