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修旧如旧 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美到惊艳
2015-05-21 11:28:07 作者:简霞 吴晓铃 来源:四川日报 已浏览次

声震中西的中国古代壁画,被频频提起的往往是敦煌壁画和山西永乐宫壁画。很少有人知道,在新津南河之滨的观音寺,面积达94平方米的明代工笔重彩壁画,其艺术水准可与永乐宫壁画媲美。1988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曾将4幅新津观音寺壁画收录其中。
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的观音寺壁画,数百年来受到灰垢、潮气侵蚀,曾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不过经过文保专家长达两年多的修复,这片被史学家顾颉刚、建筑学家梁思成等盛赞过的壁画,又恢复了昔日庄重富丽、灵动酣畅的惊艳面貌。
雪白细纱 蛛丝般微妙
“五一”小长假,平时清幽的观音寺因游客涌入而多了几分热闹。不经意间转入寺院毗卢殿的游客,往往会被左右满壁的壁画所绝倒。新津县文管所前任副所长颜开明告诉记者,观音寺始建于南宋年间,而壁画所处的毗卢殿,则是明代建筑。这片壁画由明代皇帝派宫廷匠人修造,是寺里的“镇寺之宝”。
毗卢殿壁画共7幅,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是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则绘了龛座、神兽以及供养人像。颜开明说,这里的十二圆觉菩萨壁画,是根据唐代西域来华的高僧佛陀多罗所译之《圆觉经》内容而作。“虽然菩萨的人物形象和比例完全按照佛教的《造像量度经》要求绘制,但对每一个人物的衣饰细节和面部表情,无不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在颜开明指点下,记者还看到了壁画所展现的中国绘画的多种技法,如兰叶描、铁线描等。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清净菩萨身上所披的雪白细纱,皆用珍珠粉勾勒纱纹线条,精心描绘出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颇具“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风范。尤其是画面上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显得富丽堂皇,又艳而不俗,比能与之媲美的达•芬奇杰作《蒙娜丽莎》整整早了36年。
早在1939年,梁思成进行川康考察时,便赞过观音寺壁画“工整秀丽、备极妍巧”。1940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见到观音寺壁画后,于《新津游记》中专门介绍,赞其“庄严肃穆”。而当时他就有感于壁画和观音寺其它雕塑的珍贵,呼吁对其进行保护。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美术家王朝闻也专门前往观音寺,并最终把其中4幅收进了《中国美术全集》。
修复清洗 壁画风采不减
四川自唐代以来,佛教一直十分兴盛。到了宋代,观音寺已是西川著名的大道场之一。史料记载,宋朝一代名相、监察御史张商英的故居便在观音寺附近,因此当地一直流传张商英舍宅为寺的故事。张商英在任时,尽心履行“纪委书记”职责,甚至还经常给宋徽宗谏言抑制奢侈,搞得皇帝也很怕他。
尽管元朝末年的战乱让观音寺随之被毁,但明宣德年间,又有高僧四处募化重建观音寺。明末清初,观音寺再次被毁,但观音、毗卢和天王三重殿宇,却幸运地保存下来。到了清康乾盛世,观音寺又成为川西著名的寺院之一。
只是,经过500多年风霜,观音寺壁画也渐渐风化、斑驳。2006年,观音寺被列为全国十大文物保护重点修复工程之一,由北京文物研究所制定修复方案,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毗卢殿和观音殿内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施工。
颜开明说,观音寺壁画当年受到的损坏,主要是数百年香火在壁画上累积的油污、灰尘和烟熏痕迹,此外则是因墙体损坏而引起的斑驳脱落。为了更好地保护壁画,文物部门采用专用清洗剂对壁画口的油污、灰尘进行了仔细清洗,并对因墙体损坏而脱落的地方进行了修复处理,确保了文物的原真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