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堤一抗战碉堡未挂文物保护标牌 垃圾遍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碉堡附近垃圾遍地

 

      昨天,网友“向往蓝天”向本报反映,在张公堤碉堡群中,有一个碉堡遭人为破坏,碉堡内外散落垃圾。

 

      昨天上午9点,武汉晚报记者找到位于岱家山附近的这处碉堡,其左侧被开了一个约1.8米高的“小门”,门口堆满了生活垃圾,四周没有文物保护的标牌。

 

      走近一看,碉堡内有一个用红砖垒起来的平台,上方铺有木板,旁边还有泡沫、塑料袋、纸碗等杂物。

 

      一对拍摄结婚照的新人从旁边经过,直接将垃圾丢在碉堡的“小门”旁。记者提醒说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这对新人表示附近没有标牌,他们对此并不清楚。

 

      记者沿着张公堤走访汉口碉堡群的其他碉堡,这些碉堡外均设置了“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整体保护状况良好。

 

      史料记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开始在武汉的北方门户张公堤一带修建碉堡群,作为北拒日寇的军事要塞。1933年,汉口警备区在张公堤北端的岱家山制高点建成了主碉堡“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主堡共4层,可供数十人作战使用,与堤上碉堡暗道相连。

 

      43岁的当地居民贺开雄说,张公堤内外碉堡原来是明暗相错、地道相连的。地道深约2米,四方形,高约1米多,人可以自由在里面行走,四壁由厚达近1米的砖石砌成,非常牢固。他曾从主碉堡的地道下去,一直走到张公堤外的一个大碉堡里出来,里面最少有几百米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