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老街再现耕读神韵松阳积极保护利用传统建筑

船灯、烧风炉、晒红烟、熏火腿、编麦秆扇、手工钉秤、采集松脂等63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华荟萃,木偶戏、越剧、婺剧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松阳高腔等传统戏剧轮回上演……当你步入松阳县非遗展示中心,“田园松阳”璀璨千年的农耕文化渐渐清晰,内心的喧嚣戛然而止,思绪迫不及待地回到儿时的雀跃欢颜。可以想见,那样的农耕岁月里,人们在辛勤耕作后听上一曲,劳累与困乏便在咿呀乐曲声中悄然消退。

      制船灯、烧风炉、晒红烟、熏火腿、编麦秆扇、手工钉秤、采集松脂等63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华荟萃,木偶戏、越剧、婺剧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松阳高腔等传统戏剧轮回上演……当你步入松阳县非遗展示中心,“田园松阳”璀璨千年的农耕文化渐渐清晰,内心的喧嚣戛然而止,思绪迫不及待地回到儿时的雀跃欢颜。可以想见,那样的农耕岁月里,人们在辛勤耕作后听上一曲,劳累与困乏便在咿呀乐曲声中悄然消退。

      然而,这座带五星的建筑,早年为松阳县工商联旧址,上世纪50年代由县工商业各界人士捐资所建,后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而长期闲置。2013年底,松阳对这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成县非遗展演中心,同时也是丽水市首个专题非遗馆。这座老宅又恢复了往昔盛况,至今已进行非遗演出近百场,成为松阳明清街保护区内特色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一大亮点。

      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保护利用原则,遵从“保护为主、精修为旨、艺术为重、和谐为本”的传统建筑修缮理念,松阳县理顺机制、研制政策、梳理资产、合力招商,近年来在历史街区内实施了一批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的示范性项目。这些布满沧桑、静闭多年的落魄老宅,通过商业业态或文化展示的形式重获新生。它们不再以独立的形式安然存在,而因功能性的开放、利用,与老街发生共鸣、同声共律,进而强化整个街区的文化渗透与表达。

      在已被改造的房屋中,绝大多数为老式公房,它们产权归政府所有,往往被作为示范项目优先实施保护与利用。如原西屏三小校址改造利用工程、王氏宗祠抢修利用工程等。而对于私宅,则在明确房屋修缮控制标准和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引导业主尽可能按原状修复,以保持建筑与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目前,旭红针灸店、百年老字号佰仙面馆等沿街店铺的修缮工作已陆续完成。同时,松阳县已制定《传统建筑修缮改造技术导则》,正抓紧出台《历史街区沿街建筑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实施意见》,通过技术指导和政府补助的形式,积极鼓励老百姓主动参与历史街区内传统居民的修缮、保护与利用。

      老街既是历史,也是文化,更是传统生活活态延续的一个综合展示区。伴随着明清街整治一期工程和街区内单体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稳步推进,松阳县今年还将投资900万元,于本月启动明清街整治二期工程。对官塘路、人民大街南段、猪行路西段总长约460米的道路实施综合改造,松阳明清古街的耕读神韵将愈发明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