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本桥”遗址突然又少了一个桥墩

      市区清风公园一带的婺江江面上,有几个旧桥墩,因为是金华沦陷期间侵华日军修建的,金华人习惯称它为“日本桥”。

      这几天,细心的市民发现:江面的桥墩,突然间又少了一个。

      桥墩突然又少了1个

      上周,市民平宝清赶来本报市民援助中心反映:他天天经过市区东关附近,发现“日本桥”遗址这两天突然少了一个桥墩。

      “日本桥”,全称叫“侵华日军铁路桥遗址”,就是市区旌孝街社区清风公园边上的那座铁路桥遗址,这是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修建的轻便军用窄轨铁路桥,用来掠夺武义萤石矿,目前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宝清就居住在“日本桥”附近,他每天都要经过这里,锻炼身体或散散步。前几天,他就读的老年大学里布置了一道作业: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让老年学员们拍摄有关抗战的照片,于是他就想到了拍摄“日本桥”。

      “拍了照片后仔细一看,不对啊,照片里只有5个桥墩了,以前数一数这里原本有6个桥墩的。”平宝清说,这是金华留存下来的抗战遗址,如果不保护好,实在太可惜了。

      随后,记者也前往现场进行查看,江面上,确实只有5个桥墩,靠近上浮桥一侧的几个桥墩,已经只剩下露出水面的基座了。

      “日本桥”之前究竟有几个桥墩?记者翻阅资料后了解到,可以确定的是,2008年2月份拍摄的照片显示,江面上还有7个桥墩;在2009年,本报记者当时拍摄的照片里显示,当时江面上还有6个桥墩,这次缺少的就是靠近上浮桥一侧的一个桥墩。

      老人记忆中有十来个桥墩

      它们见证着金华的抗战岁月

      家住江边清风小区的朱大爷将近80岁了,在旌孝街生活了50多年。他说,记得很早以前,现在的清风公园当时都是江边的溪滩,这座桥起码还有10多个桥墩,“当时住在附近的不少壮丁曾被日本人抓去运矿石。”

      “我也不知道桥墩是什么原因坍塌的,我怀疑是不是‘日本桥’上游在修筑电大桥的影响,因为前段时间筑坝拦水施工,这两天雨水多了之后,水坝被冲垮了,桥墩也有可能是同时被冲毁的。”平宝清说,如果再不加强保护,他担心这个抗战遗址可能会慢慢消失在江面上。

      随后,记者将该情况反馈给了市文物局,该局文保处处长徐勇土说,他们已经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会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去看一看。

      这座桥如何保护?

      这个问题很棘手

      去年9月份,市区电大桥准备动工,当时就有市民担心,电大桥的修建会不会影响到“日本桥”。当时,本报曾就市民担心的问题采访过相关部门(详见2014年9月5日A12版)。

      当时,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与市建设局城建处进行了联系,并共同进行了实地查看。查看结果显示,对比施工图,新建电大桥与“日本桥”北侧相距54米,南侧相距94米。城建处表示,新建桥与铁路桥遗址留有一定距离,且河床下立有基岩,在新桥施工时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相关问题,我局将会持续关注跟踪。”该负责人表示。

      到现场查看过后,徐勇土向记者反馈说,桥墩确实只剩下5个了:“上游在修建电大桥,需要围堰拦水,这是民生工程,也不可能让它停工。不过桥墩倒塌是因为电大桥施工还是其他具体原因,我会联系文物监察支队再去查看。”

      目前,包括“日本桥”在内,金华市区遗留的抗战遗址其实并不多,市民知晓度较高的有台湾义勇队旧址、金东区澧浦镇的王姆山炮台等。但是,除了台湾义勇队旧址目前有专人管理外,截至目前,金华市区尚无保护抗战遗迹、遗址的专项经费,很多遗址就像“日本桥”一样,缺少专项保护。

      “要保护的难度也有不小,比如‘日本桥’,怎么保护、给予多大的保护力度,这些就需要经过论证,其次需要经费保障,另外涉及河道的桥墩加固,还需要经过水利等多个部门。”徐勇土介绍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