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索用“生态袋护坡技术”保护长城遗址

      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受损长城的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态袋护坡技术”,使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经过4年探索,已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王大方17日说,2011年5月,文物保护人员首次将“生态袋护坡技术”用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境内的赵北长城遗址保护中,工程涉及城墙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治理。

      “生态袋在长城本体保护、环境整治、气候适应性各方面效果都很好。”王大方说,针对长城本体严重坍塌,急需加固保护的需要,文物保护人员运用仿古土坯样式的生态袋,填补漏洞、支护边坡,有效切断文物本体的病害源头,保证工程的可逆性。

      王大方介绍说,生态袋里配有当地的草籽、生长营养土,其包装是一种由聚丙烯制成的双面烧结针刺无纺布,具有可降解、可以抵抗虫害的侵蚀,抗老化、无毒,抗酸碱盐侵蚀及微生物分解,只透水不透土,可起到植被绿化的作用。

      “生态袋里的植被自发生长,形成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外貌,作为长城保护新型边坡构件材料,具有较好的环境普适性和性价比。”他说。

      根据内蒙古长城资源专项调查确认,内蒙古境内长城由战国、秦、汉、北魏、金、明等多个朝代修建而成,总长度超过7500公里,位居中国首位,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风沙、雨雪、地震等自然因素,加之年久失修,致使内蒙古古长城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内蒙古动员社会力量保护长城,形成由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沿线百姓组成的长城保护网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