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明代守城古墙大半成砾 城墙保存约800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惠州建城以来,经历无数炮火洗礼,从未失守。直到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以阵亡200多人的代价最终攻陷此地,才结束惠州千百年来未曾失陷的历史。守护惠州的,就有城墙巍峨的身影。惠州府城墙总长七里三,从明代到今天,几百年的岁月模糊了它的身影,让人忘记它最初的用途。如今,从朝京门至东新桥头,城墙保存约8 0 0米,虽不及总长的四分之一,但在广东再也找不到第二条这样的古城墙了。

 

      如此古墙 广东唯一

 

      欲打开惠州府城史,先让我们看一看城墙。沿着滨江西路,一侧是斑驳古城墙,一侧是滔滔东江水。不少老惠州人回忆,建国前后,惠州古城墙从朝京门到文笔塔延绵1公里多。当时上面还可行人。记者从一张民国时期拍的照片看到,沿江的城墙较完整,高大雄伟,还可见墙上凹凸的垛口。据说,当时很多城内的居民,每天翻过城墙到东江去汲水。

 

      城墙青砖砌就,砖面偶尔长出青苔和小树,斑驳有裂痕。城墙并不直,有的地方还中断了,用石头填补好,有的地方只剩墙根。从台阶走到城墙上面便是中山公园所在的梌山。墙上面平坦宽阔,一侧是居民区。在这段古城墙的旁边,设有一块由市政府1992年3月27日立的石碑,上面写着:“明代城墙,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惠州府城城墙残存段,约800米。从朝京门至东新桥头分为三段:东段文笔塔公园至小东门约180米,中段小东门至中山公园约240米,西段中山公园至朝京门约380米,其中东、西两段保留得较好。城高原二十五尺被拆去五尺,但在广东来说,已找不到第二条这样的古城墙了。

 

      捐资修缮 固若金汤

 

      惠州府城城池建设,宋以前无考。入宋后有城,但甚窄小。据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介绍,惠城府城东北临江,西南止于今步行街国庆路与五四路之间,濒临西湖。

 

      明洪武三年(1370),知府万迪与守御千户朱永率军民开始扩城建城墙。洪武二十二年竣工,自此奠定了明、清两朝数百年惠州府城的规模和格局,此后历朝都有加固和重修。

 

      入清后至道光年间,由于城垣年久失修,倾倒十余处,瓦砾充塞,致使惠州城无险可守。江国霖之前的几任太守曾作谋划重修,都因工程浩大,难以筹措资金作罢。为此,江国霖上任后设法集郡中十属绅富捐修,得到郡中十属绅富大力支持和勇跃捐助,共得缗钱十余万后遂择日开工。

 

      两年后城垣修筑一新。据记载,新城垣周围一千三百六十丈(俗称“七里三”),高二丈二尺,城基宽二丈;还筑有瓮城五座,高度、厚度均与主城相同;城墙上建有雉堞(又称垛口)1614个,每堞广6尺,厚1尺5寸;城楼7座,各高3丈4尺,广三楹,可容四、五百人;城北筑炮台28座,选择地势扼要而置。共开七门,分别为平湖门(大西门)、朝京门(北门),环山门(小西门)、遵海门(南门,亦称横岗门),惠阳门(大东门)、合江门(小东门)、会源门(水门),江国霖亲为各个城门题额。

 

      暴动之年 护城有功

 

      咸丰三年(1853),一心为民的太守江国霖以政缚卓著,被推荐为广东按察使,旋升广东布政使。隔年,咸丰四年(1854)广州、东莞、惠州等地乱民暴动,地方官府无力镇压,致使惠属之博罗、河源及近郡之东莞、增城、花县、龙门、从化等县城相继城陷,外地难民,包括富商达贵,均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入惠州城避乱。

 

      随后,闰七月,受广东“天地会”反清起义影响的翟火姑一队率数万之众围攻惠州城。惠州府城垣,在太守江国霖的督导下,刚完工不久,且规格高,质量好,充分利用了四面环水的地理优势,大大提高了军事方面的防御能力。翟火姑攻城数月,无法破城,保护了全城民众生命、财产,全赖城垣之力。于是,如今民间还有:“铁链锁孤舟,白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的谣谚。

 

      北墙保留 用于防洪

 

      从宋以后,惠州经历无数次大小战役,城墙守护的城池千百年来固若金汤,从未失守。不过,到了1925年,随着城门失守,时局变迁,城墙也开始它多灾多难的历史。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府城,黄埔军校将士在强大炮火支持下激战30小时,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地冲过府城北门五眼桥的窄长地带,最终以阵亡200多人的代价攻陷惠州城。

 

      1925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破惠州城后,16日省城改造惠州同志会致电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请求拆毁惠州城墙,杜绝军阀觊觎,永保惠州安宁。1925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决定派陈祖耀到惠州,筹划惠潮梅公路及拆除惠州城墙事宜并交广东省建设厅迅速办理;1926年8月5日,惠州民众因东江匪患严重,呈请国民政府暂缓拆卸惠州城东、西、南3面(北门已拆平)城墙,蒋介石复电批准。1928年,已停工的拆除工程又开始了,这次是惠州府城的东、南、西面城墙,筑环城路。而北面城墙因水位低,保留作防洪用。

 

      [如今]


      建明清古城墙遗址公园

 

      幸好,以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惠州明清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草案)也已正式出炉。根据该草案,明清古城墙将建成遗址公园,其规划分为“古楼新韵”、“老树明墙”、“残垣漫步”三段,遗址公园在严格保护修缮古城墙的基础上,将建设成为惠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据悉,明清古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范围北起惠州大桥,南至中山东路,东起滨江西路,西至环城西路和中山北路,总用地面积约7.6公顷。同时规划还将与城墙毗邻的部分居民区纳入了“研究范围”,这是为了确保风貌协调、完善保护而设立的控制区域。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