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首次使用3D激光扫描给千年古塔做全面体检
2015-04-16 13:38:56 作者:李自强 来源:成都日报 已浏览次
拉起警戒线、放置标码牌、架设激光扫描仪……昨日上午,青羊、蒲江两地联手启动甘溪古塔保护维修工程。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手拿各种测量仪器,有的在古塔四周架设3D激光扫描仪,有的负责测绘画图、记录古塔特征,有的正安放测量标码牌,还有的向村民借来镰刀、锄头清理古塔旁的杂草,为测绘采样工作做准备。
青羊区文体旅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青蒲对流”文物保护与拯救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此次两地联手启动甘溪古塔保护维修工程,引进最新的3D打印技术助阵古塔维修,在我市范围内尚属首次。
现场探访
神秘古塔矗立路边 年代身世至今成谜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跟随青羊、蒲江两地文管所工作人员来到蒲江县甘溪镇箭塔村。在崎岖的乡村小道间行进,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拐弯处见到了在这里静静矗立了近千年的甘溪古塔。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大约高15米的密檐式砖塔孤零零地伫立在村道边,两条小河陪伴左右,四周竹木参天,十分幽静。古塔呈T字形,头大身小,上半部分像是多层楼房,四周有10来个小窗户。近千年的静谧时光,小鸟和风为古塔送来了“偷渡者”,它们在塔顶的狭窄空间开枝散叶、茁壮成长,形成一座空中秘密花园,为古塔平添别样风情;下半部分是中空的石柱,四周的砖已掉得差不多了,有的地方明显裂开,斑驳的光线不断从裂缝间透出,整座塔身显得庄严而神秘。
当地老百姓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诗:“蛮塔照明月,清佛向马宗。”蛮塔就是甘溪镇箭塔村,明月是甘溪镇明月村;清佛是名山县茅河乡清佛寺,马宗则指名山县马岭镇。在附近长大的箭塔村支部书记高永强说:“上世纪70年代,人们把塔底砖用钢钎打碎当三合土去修造麻池,当时连敲带撬,本来就呈‘T’字形的古塔下半部分越来越‘瘦’,直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情况才好些。”据高永强说,他十二岁时曾在塔上捡到一枚古钱,依稀记得上面刻着“开元通宝”,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对于古塔的修建时间,记者了解到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古塔居高临下,上面有窗孔,加上“箭塔村”的村名,可能是宋代战乱时期用来抵御外族入侵的箭塔;另一种说法认为,古塔形状方正,砖用黄泥浆粘接,具有唐代佛塔建筑特征,因此可能是唐代所建。同行的蒲江县文管所所长夏晖告诉记者,她本人更倾向唐代佛塔的说法,因为从建筑特征看,该塔具有典型的宗教建筑特点。唐宋时期蒲江县与名山县之间有一个百丈县(今茅河乡),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寺庙,这座古塔或许就是当时寺庙的遗迹。“只是时移世易,目前除了这座古塔,其他建筑大多湮没在田垄间,古塔本身也缺少碑刻等直接证据,断代仍有不少争议。”夏晖说,如果开展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也许会有更多发现。
紧急行动
3D激光扫描技术助阵 “青蒲”联手救古塔
由于塔身裂缝较多,近年来古塔的残损度已越来越高。“‘4·20’芦山地震时,离雅安直线距离较近的这里,甚至出现了大面积掉砖的现象。”夏晖告诉记者,加上附近正在进行古镇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原本清幽的村道经常要通过重车,对古塔的破坏日益加剧,情况已变得非常危急。
夏晖说,这些年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对古塔进行抢救维修,甚至从外地请来专业的古建筑维修队设计方案,但很多专家看过之后都表示不敢“接招”。古塔裂缝较多,采用传统搭架子的维修方案,稍微掌握不好作用力,古塔就有倒塌的可能。
作为“青蒲对流”文物保护与拯救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此次青羊、蒲江两地文物保护工作者联手行动,专门请来了具有3D可视化激光扫描建模技术的科技公司对塔身进行全面勘测,为后续制订维修加固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为古塔进行全身检查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专门从德国进口的,价值近200万元。它能像CT一样,对古塔进行全方位扫描,探明内外损伤和细小裂缝。”勘测现场,正在安放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人员刘欢告诉记者,以前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来进行塔身测绘只能模拟判断塔的现状,新技术则能通过扫描残损部位生成3D全息影像,在数字模型中恢复古塔原貌。
青羊区文体旅局工作人员表示,蒲江县甘溪镇古塔修复工程是青羊、蒲江两地“青蒲对流”在文物保护和拯救方面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3D扫描,将全面掌握塔身裂缝程度、塔基是否沉降等情况,为制订修缮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他告诉记者,下一步,技术人员将把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带回成都进行分析、建模。两地文物工作人员将根据检测结果制订全方位的修缮方案,召集相关专家开会论证,力争让古塔得到全面、精心的保护和维修。
名词解读
3D激光扫描技术
3D激光扫描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是“3D打印”技术的一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能够高效率地提供被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息数字模型。由于其具有快速性、不接触性、穿透性等特点,在文物保护和艺术品修复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以前仿制文物或修复文物,都必须要在原文物表面覆泥模,然后再做蜡模,这样会对文物产生一些污损。3D扫描成像之后,可以快速在电脑里得到文物的三维图像,甚至还可采用3D打印的办法对残损部分进行修复。“青羊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