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五一起“进宫”看文物修复

      “明年五一起,我们将把故宫珍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近距离呈现在观众面前。”上周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保利艺术博物馆艺术讲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故宫的世界 世界的故宫》的演讲。在演讲现场,单霁翔向记者透露,故宫红墙内的九个部门将于明年5月全部搬至紫禁城西侧的“西河沿”。届时,故宫文保科技部门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文物修缮的全过程将成为参观项目。

      在故宫博物院西侧,紫禁城红墙与金水河之间的位置,曾经有一块闲置的用地,建筑基址在清宣统年间被毁坏并废弃,成为垃圾坑。该区域自上世纪50年代拆除后一直作为故宫料厂、木工厂和库房,堆放木料、边角料,安全隐患极大。单霁翔介绍,“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复,我们前年清理出这块土地,用来恢复了古建景观。虽然只是地上两排一层的建筑,但由于长达362米,因而建筑占地达13000平方米,在故宫博物院内是很大的工程。”

      西河沿古建筑的复建可不仅仅是景观上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支持故宫完成将文保科技部等9个部门全部搬出红墙的任务。单霁翔告诉记者,紫禁城红墙内区域面积约占整个故宫博物院面积的2/3,这个区域内共有故宫9个部门在办公,其中掌握科技创新、文物修缮技术的核心部门——文保科技部现在延禧宫内。“不少仪器的使用不适合在古建筑内进行,一方面不利于这些贵重仪器的安全,另一方面对故宫扩大开放也存在影响。”将精密仪器、文保专家、工作人员全部搬出红墙后,紫禁城就可以后顾无忧地扩大开放了。

      “明年五一,西河沿工程将竣工。”单霁翔透露,届时还将有“惊喜”带给走进故宫的观众。“我们在办公区域的廊道里设置了通透的大玻璃窗,观众可以进入我们的文保科技部门,参观文物修复的场景。”目前开放的方式还未确定,“有可能全部放行进入,但如果观众过多,则可能通过预约的方式开放。”单霁翔表示,希望通过此举可以缓解故宫内人流大多拥挤在“中轴线”的压力,同时也让宫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