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古建筑的权力任性何时休?

      据《法制晚报》报道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有一个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马固村。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马固村有7处明清民国建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而经历当地拆迁后,只剩下王氏家庙和马固大庙两处建筑。12日上午,郑州市上街区区长翟晓宾表示,目前已经要求文物部门详细调查此事。

      又一处古建筑轰然倒塌,和前不久屹立在南京市达220年之久的市级文物被拆如出一辙。只是前一个是一个“不小心”而为之,如今是“政府在组织拆迁的时候不知是文物,也没有人告知,直到拆掉了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同样的冷幽默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它道出了文物法的“苍白无力”,道出对氤氲着历史的古建筑被践踏,更凸显着政绩观下的权力几许任性。

      文物,是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每一处文物都见证和记录着历史,它的价值在于它与当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推掉、野蛮施工被毁,无疑是撕裂一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在,是抹杀人们的记忆与思绪。三朝枢密、大宋世家,千年古村、马固村一片废墟,列入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郑州卷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现在仅剩两处,在举国上下重视文物保护的今天,上街区镇政府缘何还如此对待文物? 不知是文物,恐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一个不知道,不但无情碾过历史文物,留给后人的将是如何传承历史的文脉思考; 一个不知道,道出了为官不为;一个不知道,道出了权力张狂下的“任性”。这个不知道实在让民众难以释怀。

      能列入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郑州卷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誉为“中原第一文物古村落”当地政府岂能不知?答案或许是文物法真的不够“尖牙利齿”,处罚力度远远小于故意拆除带来的丰厚利益,在充斥着傲慢的权力意志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背后,是实打实的眼前利益蒙蔽了权力“双眼”,究其原因撇不开一个“利”字。

      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然而,现实中,我们如何真正保护民族文化? 又保护了多少民族的文化?一直是悬而未决的文化和社会命题。不可移动文物被拆迁,当地政府居然不知道,让文物的保护亟待堪忧。其实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光2014年上半年就接到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违法建设等案件81起,破坏文物本体案件3起,其中绝大多数为法人违法案件。如此“赤裸裸”的违建甚至拆掉古文物,实为“悲哀啊!”。

      其实《文物保护法》早已出台多年,但缘何会屡屡出现集体或者个体利益,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的权大于法、以权代法的行为?究其原因,处罚过轻、滞后,一些地方政府违规操作或者和开发商沆瀣一气,让处罚每每总在“风雨后”。也才有了“没有人告知,直到拆掉了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更是对历史、社会、文化负责。破坏古建筑,无疑是在抹去城市的记忆,它值得我们每一个社会个体深思。如何摒弃只顾眼前利益,不掉进功利主义乃至被政绩主导的陷阱?醒醒吧!地方管理者,当古文物损耗殆尽时,除了美好的GDP数字,我们还拿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留给后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