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助力贵州传统文化传承

      据美国广播公司第七频道旧金山湾区新闻网报道,美国硅谷的非营利机构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正着手保护全球各地濒危的文化和建筑,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也是其目标之一。

      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总能看到贵州美丽的乡村和秀丽的风景。然而这里的传统建筑及当地少数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帕罗奥图的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正试图帮助贵州挽救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

      “贵州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建筑。侗族的特色鼓楼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鼓楼由传统工艺建成,木质结构,呈宝塔形,耸立于座座村寨之中。” 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执行理事文斯•迈克尔(Vince Michael)说。

      3  除了侗寨鼓楼,今年基金会的另一个目标是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古法造纸作坊,手工造纸已有600年。

      “我们希望提升古法造纸的价值并增大其销量,这里生产的白皮纸有一部分售出后作为书法用纸,这在中国是艺术的最高形式。” 迈克尔说。

      除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政府、各个地方及全国性大学、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也加入了这项文化保护活动。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受过传统工艺训练的年轻人。

      时尚设计师张安琪(音译Angel Chang)也为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在贵州的工作贡献了一份力,她在参观上海博物馆的时候,对贵州产生了兴趣。

      “博物馆中展示了贵州省少数民族过去50年内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服装,这些手工服饰让我惊讶不已,当我知道现在还有人会制作时,当周周末我就搭上了飞机,找了个翻译,来到了贵州。”张安琪说。

      看到制作这些衣裳的都是些年过八十的老太太时,张安琪下定决心要拯救这项独特的手工艺。

      “在这里,因为不通电,手工缝制一件衣服得花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当地老太太利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来给布料染色,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这就是他们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制作秘方’。布料中的每一块花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由于族中没有文字,这些花纹被用来记录村民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曲曲折折的花纹表示当地人是在几百年前翻山越岭迁移到这里来的。”张安琪解释说。

      目前,张安琪正在与纽约和巴黎的服装设计师联系,希望让这种布料远销海外,这样一来,年轻人们便会受到鼓舞从而继续学习这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技艺。

      张安琪说:“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再需要到沿海城市打工,只用在自己的村子里照顾孩子,让这项手工艺一代代流传下去。”

      这也正是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希望达成的目标。“年轻一代正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最终主导者,如果他们能从中受益并看到其中的价值,那我们才算是真正保护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迈克尔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