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文物普查打捞遗珠
2015-03-21 15:12:06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日报 已浏览次
60件清末民居构件雕花精美、堪称“錞于”之王的战国青铜虎钮錞于高达85厘米、乾隆时期与纪晓岚齐名的四川大才子李调元“文魁”牌匾保存完好……3月初,当四川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简称“一普”)办公室工作人员收到各地上报的文物新发现时,忍不住感叹:原来四川还有这些宝贝!
2012年,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在全国正式开启。两年多来,那些在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单位之外的“宝贝”,渐渐随着普查一展芳颜。据省普查办透露,截至今年1月,四川可移动文物登录藏品总数已达216522件/套,排名全国第三。
皮帽门板成宝贝
2014年底,小金县档案局接到阿坝州文管所通知,听说县档案局锁在柜子里的一顶皮帽已经作为文物登记时,大家好一阵“不可思议”。
普查办工作人员透露,以前可移动文物的登记主要针对文物系统,而此次,就是要甄别文物系统外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等的收藏品价值,“摸清家底”。
记者看到,这顶锁在柜子里的“清嘉绒屯兵云豹皮帽”,虽然脱毛严重,但还能看到云豹斑纹和样式。阿坝州文管所所长陈学志说,这种帽子是18世纪中叶,清代嘉绒屯兵出征抗击入侵宁波等地的英军时的装束。“当年老乡捐出来给小金县举办展览时,特意强调是当年嘉绒屯兵戴过的。展览结束,政府出于谨慎,把帽子给了县档案馆保管,只是大家都不清楚价值几何。直到普查时才由专家认定,它的最大价值,便是为当年阿坝嘉绒地区土司守备阿木穰奉调出征抗击英军,提供了物证。”
这样的例子,在普查中比比皆是。“一普”期间,罗江县调元镇政府送来一块“门板”,一面是各种刀砍的痕迹,可见这扇门经常被卸下来当“案板”使用;但另一面,却有清晰的“文魁”二字。专家一看,这块“门板”竟然是罗江仅有的一件和李调元有关的文物。李调元是乾隆年间和纪晓岚同样名震一时的文豪。纪晓岚最爱和李调元对诗,曾不吝称赞“李调元才名,天下倾服”。这块匾,就是其家族后人赠他挂在罗江宅院“醒园”前的。罗江县文管所李伟透露,上世纪90年代,罗江县文旅局的一位老局长,在乡下发现了这扇“门板”,觉得有意思,便收回放到镇政府,“谁知竟然成了文物。”如今,这件宝贝被送到罗江县博物馆保存。
珍贵文物频现丽影
随着普查工作推进,不断有珍稀文物被发现。
什邡博物馆内,一尊高达85厘米的青铜器总能吸引观者驻足。在这尊椭圆柱形的青铜器顶端,一头猛虎仰头张嘴、倨牙翘尾,雕刻非常生动。凑近一看,虎身还阴刻了卷云纹、饕餮纹等纹饰,雕工异常精美。
什邡博物馆馆长杨剑透露,这是2009年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村民在修建农房时,挖出来的战国青铜虎钮錞于。錞于,是流行于东周至汉代的特有乐器,常用于指挥军队进退或祭祀。由于农民不识此物,錞于已被打烂,残片散落在若干人手里。杨剑听说以后,带领工作人员苦苦追讨了3天,才把残片悉数收回。经三星堆博物馆专家精心修复,终于重获新生。杨剑说,这件錞于的珍贵之处,在于这种类型的器物在四川极为少见,且体量巨大,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一件虎钮錞于。
四川各地,普查中的惊喜时有传来。松潘档案局发现了明代大顺商巴长官司铜印;泸州登记了数量不小的明清名人字画以及古籍善本等……记者从省普查办了解到,“一普”将持续到2016年。届时,四川的所有可移动文物珍宝,将“一个都不能少”地揭开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