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铿墓曾屡遭盗掘 随葬品荡然一空
2015-02-15 11:36:27 作者:孙 华 来源:广州日报 已浏览次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当年,杨铿就带着长子杨昇,赶赴南京朝贡,请求朝廷同意杨昇袭任播州宣慰使之职。朝廷同意了杨铿的请求。杨铿归途中,无疾而终。终杨铿之世,审时度势,将播州内外的事物都处理得很好,得到了明太祖的表彰,太祖之子蜀王和岷王也与杨铿保持着良好的友谊,曾经统帅过播州军的将帅如汤和、傅友德、沫英、陈恒、蓝玉、唐胜宗都对杨铿有较高的评价。朝廷赏赐给杨铿的东西也很多,仅白金就有数千两,金缯有上百匹。杨昇扶杨铿灵柩回到播州,将其埋葬在洪江原庄园,也就是其祖先杨价墓附近。杨铿及其两位夫人的墓葬已经发掘,遗憾的是,墓葬屡经盗掘,随葬品已荡然一空,墓中是否曾经随葬有当年朝廷赏赐的金银珍玩,已不得而知。
杨昇继任播州宣慰使没过两年,明廷就发生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攻破首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即位为明太宗(即明成祖)。播州土司自然关注着朝廷这一重大政治变故,明成祖朱棣称帝后,杨昇随即赶赴北京朝贡。其后,按照明太祖时制定的土司每四年朝贡之例,杨昇曾先后九次入朝。终杨昇之世,播州与朝廷的关系都是相当融洽的。
杨昇是播州土司中比较高寿的一个,活了69岁。正统五年(1440年),杨昇病故,其长子杨正声早逝,按杨氏家法,嫡孙杨炯袭职。次年,杨炯死亡且无子嗣,辅政的叔父杨纲接任播州宣慰使之职。杨纲在位时间不长,没有留下多少值得一提的事迹。正统十四年(1450年),杨纲既老且病,向朝廷申请将播州之职交由其子杨辉代理。播州杨氏土司从此进入了一个多事的时代。
在杨铿、杨昇、杨炯和杨纲统治播州的时期,播州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影响播州的因素,主要是在明初“调北征南”时,大量来自中原和江南的明军通过播州地界进入贵州和云南,杨铿不仅受命领军出征,还要供应途经播州明军的部分粮草。在明初的统一事业完成后,播州就安定下来,随后不断交替进行的招抚与征剿行动,主要是针对叛服不定的播南清水江的族群。在这个时期,播州土司除了在播州西疆的沙溪筑城以防罗闽入侵外,还帮助贵州省的普定卫和乖西司筑城,播州人善于筑城的特长得到发挥。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