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大金门将加固 民国蓄水池有望成“文物”

      昨天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专家考察紫金山区域文保状况,今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将实施多项文物保护工作。明孝陵的“大门”大金门将进行加固修缮,届时此处游客通道将暂时封闭;明孝陵内所有文物点均准备建立文物监控平台。此外,还有一座新发现的民国时期蓄水池,布满了数十个机枪弹孔,也将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大金门修缮不会“加顶”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最有名,但它不止有石刻。这是一座建制完备的皇家陵园,它的终点在宝顶,起点一直延伸到宁杭高速边的下马坊,而下马坊后的一座城门——大金门则是朱元璋马皇后夫妇整座阴宅的看家大门。

      目前中山陵园管理局目前正在准备编制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获批准后,再启动对600年历史大金门进行节点大修。近年来一直有消息称,大红门修缮要重建门楼。管理局文物处处长闻慧斌表示,此次修缮不会改变文物现存的状态,不会“加顶”——也就是重建门楼,而是对城门砖块脱落、生出裂缝的情况,进行加固修缮。届时,大金门将暂时关闭,下马坊方向的游客将无法从大金门进入明孝陵景区,必须从位于神道石刻处的景区大门进入。

      “大金门”在下马坊西北近600米处,是当年在整座陵园的红墙上开辟的,它有三个门洞,城门根部的“须弥座”构件雕塑仍十分精美。

      “监测体系”将覆盖明孝陵

      闻慧斌介绍,今年明孝陵景区还将建设“遗产监测体系”。这种体系,与监控探头类似,但不仅限于监控,还包括对文物本体状况的实时监测。比如,四方城里的神功圣德碑,它风化侵蚀情况如何?还能屹立多久?系统都能提前获知,一旦这些位于室外的文物出现开裂、倾覆等安全隐患,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文物部门就有足够的时间预先处置。

      弹痕累累的民国蓄水池有望成“文物”

      位于灵谷寺景区水榭路边有一座蓄水池。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所的路侃告诉记者,整体造型为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8米,底部为须弥座样式。在蓄水池外侧的东南部留有20多处弹孔,部分深陷其中且锈迹斑驳的弹头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山陵地区几乎每处都是敌我反复争夺的阵地。“这处蓄水池不仅是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也是见证历史、呼唤和平的重要遗存。”路侃说。对此,闻慧斌表示,管理局将把民国蓄水池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