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官方回应图坦卡蒙面具受损:损坏程度被夸大

点击进入下一页-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1月23日在埃及国家博物馆拍摄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埃及官方回应“图坦卡蒙面具受损”:损坏程度被夸大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

 

  日前有报道称,由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图坦卡蒙黄金面具遭受了不可逆的损坏。埃及文物部长携德国文物专家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受损”作出回应,称修复面具时所用的粘合剂可通过精细手段去除,黄金面具“无实质性伤害”。

 

  埃及国家博物馆总经理马哈茂德·哈尔瓦吉说,大量文件和图片资料证实,黄金面具的胡须在1922年图坦卡蒙墓被发掘时就是松的,并未与主体连在一起。自该面具在博物馆展出以来,胡须有长达20年时间是与主体分开展览的。1941年,埃及文物部门为了文物展出的完整和美观,才决定将胡须粘回面具。去年8月,博物馆馆员在对黄金面具展台的灯光进行维修时无意间碰到了面具,已经使用了70年的黏合剂出现老化,胡须在被碰触后松动掉落。所以,这次意外只是还原了面具出土的状态,而绝非不可逆的损坏。博物馆承认,工作人员用环氧树脂黏合剂把胡须部分重新粘回去,但拒绝说明具体的环氧树脂类型。马哈茂德·哈尔瓦吉先前曾表示,用环氧树脂黏合剂修复文物是国际通行做法。

 

  受邀评估面具受损情况的德国专家克里斯蒂安·埃克曼认为,损坏情况没那么严重,可以修复。他说:“用环氧树脂不是最佳选择,但是个解决办法。不幸的是,修复手法不恰当,致使能在胡须(和下巴结合)处看到黏合剂残留物。面具损坏程度没那么严重,之前被夸大了。而且,用黏合剂把胡须部分与面具黏合也并非前所未有。”据悉,胡须部分脱落之初,修复人员也曾试图用另一种树脂粘回去,但无法支撑其重量。另外,针对修复人员在粘回胡须时曾在面具上留下刮痕的说法,埃克曼说,面具上的确发现一处刮痕,但原因暂不确定。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