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国浴室门楼影壁获文物认定 全程仅9天
2015-01-28 18:43:44 作者:崔毅飞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长辛店平汉铁路员工浴池,寄托着几代当地百姓的朴素情感。但在2015年初,这座84岁的浴池被拆除,所幸优雅的西洋式门楼及其影壁得以保存,留下一段看得见、摸得着的回忆。但让人担忧的是,这座饱含人文情怀的建筑遗迹,却并非官方登记在册的文物。
为避免幸存建筑遭受破坏,《法制晚报》记者于1月13日向丰台区文委递交了《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9天后记者就收到回复,老浴池留存的门楼及其影壁获得文物身份,并将被原地加固、挂牌保护。
回放 84岁浴池被拆 留存门楼影壁
2015年初,丰台区长辛店陈庄大街,一座民国年间建造的浴池被拆除。这块土地现在的使用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在原地修建一座停车场。拆除过程中,长辛店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徐鸾正巧经过,在她的努力下,老浴池独特的门楼及其影壁得以保留。
这座老浴池是1931年,在平汉铁路工会的筹措下,由3000多名铁路工人集资修建的,它解决了长辛店上万名铁路工人及家属的洗澡难题。和社会上的浴池不同,工人修浴池不以经营为目的,纯粹是工友们的福利。“老铁路”们对浴池的感情很深。
北京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表示,北京地区的浴池,很少修门楼或门脸。“这座工人浴池不但修建门楼,而且风格独特,在北京地区实属罕见。”
在北京的古老浴池当中,拥有“嵌壁刻石”的也仅此一处。门楼后的影壁上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详述了修建浴池的前因后果,以及工会筹备人员、建筑员、部分捐资人的姓名。无论是文字信息、还是刻石本身,都应得到妥善保护。
尴尬 街道交涉保护 但非登记文物
记者了解到,2011年6月20日,老浴池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接管。就浴池建筑的保护问题,记者多次联系该医院宣传科,但一直没得到正面回应。浴池原隶属单位宣传负责人表示,“既然已经归了医院,我们也不能管人家的事儿。”
长辛店街道办文教科的赵科长表示,老浴池虽然荒废多年,但在附近住了一辈子的“老铁路”们,对它的感情非常深厚,街道办也很重视老浴池的保护问题。近日,街道办负责人已与相关单位交涉过,“督促他们保护好这座仅存的门楼及其影壁,他们也都答应了。”
“但门楼不是登记在册的文物,交涉起来有些尴尬。”赵科长介绍,街道办编印的《长辛店大街掠影》一书中,专门有一整页介绍这座浴池。但在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浴池却未被登记在册。
申请 记者依照法规 提交申请表格
长辛店的二七纪念馆内,有一块厚重的木匾,上书“健康之基”四个大字,是老浴池为数不多的遗物之一。历经84年,匾额表面已经失去了光泽,但总算得到了妥善的保存。相比之下,浴池门楼的命运还未可知。
记者查阅《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看到,公民要求认定不可移动文物,可向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相关部门应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并作出决定予以答复。
为了保护老浴池仅存的门楼及其影壁,记者填写了一份《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1月13日,记者将这份申请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丰台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
按照相关法规的指导意见,文物行政部门受理文物认定申请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予以答复。
认定 终获文物身份 将被加固挂牌
记者提交申请表后9天,便接到了丰台区文物管理所的通知,并拿到一张《不可移动文物认定表》。
这份官方作出的认定中写着,“经查阅文献、现场勘查、专家论证,认定该保留建筑(老浴池门楼及其影壁)成为二七厂工人工作和生活的历史见证和标志物。”官方依法认定老浴池门楼及其影壁,为丰台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看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丰台文委文物管理所韩所长介绍,这是丰台区首次接到公民递交的文物认定申请,因此文委的领导特别重视。
从1月13日收到认定申请,他们先后四次到现场,监督现场的拆除人员不要破坏门楼及其影壁。向长辛店街道办了解情况,并请专家到现场进行论证。最终将浴池遗留的门楼及其影壁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待今年春季,文委将对这里进行加固,文保牌的制作也已纳入工作日程。
韩所长说,浴池建筑有了合法的文物身份,也就多了一层重要的“保护伞”。文物部门就能依法进行保护、抢救、管理、利用。
感叹 “称得上史上最快文物认定”
“真太快了!”听说记者提交申请后9天即获得官方认定,著名文保志愿者曾一智感到非常惊讶,她称这是“史上最快文物认定”。
作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曾一智曾向东城、西城递交文物认定申请约15份,涉及90多处历史建筑。
曾一智坦言,在她提交的文物认定申请中,最快的两年多才得到答复。而涉及的90多处历史建筑,仅10处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文保部门认定得太少了”。
曾一智表示,她这么努力递交申请,除了保护文物本体,更是要让民众看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依法保护文物的依据。“文保志愿者和文物部门应该共同依法保护文物。”曾一智说。
声音 缩短从发现文物到保护的时间
在北京“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宋大川表示,田野文物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难度。宋委员告诉记者,目前,文保部门的人力、资金都比较匮乏。只能依靠文物普查的方式,发现“新”的文物,并按照规定进行登记与保护,“这样做效率不高”。
因此,目前大多数情况都是像本报记者这样,由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文物,向文保部门申请。再由文保部门对其进行鉴定,规划后续的保护工作。
宋委员表示,这种保护模式反应滞后,发现时文物往往已遭到破坏,“要缩短从发现到保护的这段时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