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文保员:“做文物保护要耐得住寂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碧倩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广州市的一名文物保护员。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守护灵魂的人们在哪里?

      1987年出生的刘碧倩,安静,喜欢猫。4年前,她绝不会想到,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毕业后,有朝一日会成为广州市的一名文物保护员。

      “首先就要耐得住寂寞,做这个事,出彩的地方不多。其实做文物保护肯定跟城市发展有冲突的,你只能从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文物保护任重而道远,文物能在我手上一天天变好,我也是很开心。”从事文物保护四年的刘碧倩说,以前做这行的人很少,如今在这个领域,她也遇到了不少同龄人。“每个区都有差不多年纪大的”,这让她感到欣慰。

      “能保得下一间是一间”

      大学期间兼职导游的经历,让刘碧倩在毕业后成为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一名讲解员。恰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她幸运搭上顺风车。“刚开始做普查时也就一两个人,后来需要的人多了,每个区有三四个人加进来做这一块的工作。”

      “我们进村向当村民了解情况,拍摄一些视频做好登记,然后对文物现状做一个简要评估,做一个整体的摸查。”刘碧倩介绍,起初的普查工作,多是走街串巷,查看文物点。“其实这是一个很快乐的旅程。”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兴起后,文物普查更加频繁,刘碧倩逐渐涉足文物修缮、保养和迁移工作。

      去年3月,刘碧倩被黄埔文广新局“挖”了过来。刘碧倩在业务二科的办公桌很乱,公文被分成四摞,每摞高约40厘米。笔和本子散落桌面,还有零星的药丸。“活多东西也多,特别像淘宝卖衣服的。”刘碧倩自嘲道。桌上的台历特别醒目,日期下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细看,12月的那一页里有17个日期标注了行程安排:交“三旧”改造文物概况、评标、历史建筑普查……

      孔科长说区文广新局核心业务大部分在这,这里一共5个人,小刘主要负责文物保护,涉及的行政审批有七八项。刘碧倩说,现在区级职能部门做文物保护的人手不多。“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能做多少是多少,能保得下一间是一间。”

      半年多走访全区八成文保点

      文物保护远不止坐办公室这么简单,刘碧倩的工作有一半时间在进行田野调查。来黄埔半年多,全区280多处文物保护点,她说百分之八十都去过。

      横沙社区是黄埔区文物最集中的社区之一,距区文广新局办公所在地不足10分钟车程。随着新一轮文化遗产普查的展开,此地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刚做完,刘碧倩的任务是要核实每个文物点的具体位置。“我这周都来了三四次了。”

      去年12月19日当天,细雨蒙蒙中,刘碧倩捧着笔记本走进横沙社区罗氏大祠堂。这是当地规模较大且保存完好的祠堂,宗族开会、摆酒等活动都在这里。

      “你看族人会做清洁,祠堂的壁画、墙体保存状况基本良好。”刘碧倩说,这个祠堂有人使用和管理,也没做过大的改动,只装了一些电线和风扇,对文物本体的安全没有危害,这是管理和利用较好的文物。而有些文物周边会有抢建建筑,或是用钢架隔成很多间来分租,这样对文物的破坏比较大。不过,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的祠堂或民居,遭遇破坏的最大风险来自自然环境。尤其是砖木结构的,长期没人用,虫蛀会很厉害。

      “有些人会放狗撵我们”

      “一个文物可能花了两三百万元也不够。经费压力很大,我们管理上的压力也很大,因为财政上没有这么多的资源。不过,今后每年都有专项经费下拨,市政府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这一块的工作。”

      刘碧倩说,文物保护在民间还会遭遇一些困难,部分居民不愿意把家作为文物。一来修缮费用高,维修前需审批诸多手续;二来曝光后,家中会遭遇一些“不速之客”。“工作中会遇到阻力,有些人会放狗,拿着锄头撵,不让我们进去的。”在刘碧倩的工作短讯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海珠区官洲岛居住的人较少,较为冷清,而且小路较多,车子只能停在大路边。一天上午,工作人员下车走到一条巷道,发现一只大黑狗狂吠着迎面跑来。“那只狗步步紧逼,站在离我们只有五六米的距离大吼。大家都站在那里不敢动。就在此时,旁边一条横巷中又冲出来一只黄狗,围着我们转圈,还不停地在嗅队员们的衣服。大家一动不动,生怕一动那狗立刻就咬上来。这样僵持了十分钟左右,才听到有人吆喝。从旁边青砖房里走出了一个老伯,唤回了自家的狗。”如今一走进纵横交错的古巷,刘碧倩总是会想到被狗撵的事情,担心狗突然跑出来。

      刘碧倩这样来衡量一份工作:一是要有收入的,二是能否感到快乐,三是工作的发展前景。虽然辛苦,但基于这三点,她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记者朋友圈

      谭欢

      2012年入职新快报 现任采访中心记者

      09 00

      周五早上,我跟刘碧倩一起来到办公室。她开始整理文件,把桌面左侧未办理的文件一件件复文,然后放在桌的右侧。

      10 20

      刘碧倩带着我走进横沙社区。在罗氏大祠堂、横沙书香街,逐一记录下墙、木构、瓦和门楣是否需要修缮等巡查结果,提醒人员要申报修缮。

      14:00

      南海神庙的保护规划正在制定中,黄埔区文广新局要组织数名专家碰头会。我看到,刘碧倩下午一上班就开始给专家们打电话确认时间等。

      15:00

      我看到刘碧倩刚联系完专家,又拿起了电话。业务二科正牵头为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做一个方案,刘碧倩要约一些相关专家来了解情况。忙完这些,她又打电话给一个社会组织,询问关于正在筹建保育员工作站的一些具体事项。

      他们的时代

      设立专项资金 加强文物保护

      去年,14届13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请示。2014至2018年广州将每年财政拨款6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国有、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等六大方面工作。其中,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费用达到2100万元,超过总投入的1/3。

      据了解,广州近年曾进行了五次文物普查,共发现并登记文物普查线索4533条,最终由各区、县级市政府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3010处。其中,国、省、市、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7处(单体文物1109个),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463处。

      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途之一,2014年广州在6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分配900万元用于该项目,在统筹考虑文物数量、分布等情况的前提下,按需将经费划拨至各区,建立自下而上的文物监控信息情报网。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