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第二阶段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经过前期宣传发动和实地察看,我市普查工作小组已确定83家单位有可移动文物遗存,总量38万多件(套)。

      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的可移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物见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国性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战略工程。2013年4月,该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同年8月,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迈入正式实施阶段。

      据了解,列入此次普查的文物原则上限定为1949年(含)以前的文物。但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49年后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两批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范围的作品,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也特别列入普查范围。普查将登录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等14项基本指标,11类附录信息、照片影像资料及收藏单位主要情况等内容,以属地调查与行业调查相结合、单位自查申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为原则进行普查。普查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运用统一的信息采集软件和平台,实现依法普查、规范登录,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组建了由文博场馆业务骨干组成的普查员队伍,并邀请省文物专家来禾开展专题培训辅导,从而保证普查工作质量。各镇(街道)文化站与各级普查工作小组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形成普查工作网络体系,更让此次普查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认真核对和仔细筛选,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终将我市3929家单位纳入普查范围,其中市本级1083家、嘉善507家、平湖499家、海盐501家、海宁773家、桐乡566家。市本级1083家单位中,机关单位179家、事业单位583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271家、其他社会组织团体50家。

      “目前,3929家单位第一阶段调查已完成,调查完成率达100%。”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察看,我市普查工作小组确定83家单位拥有38万多件(套)文物遗存,其中,市本级约30多万件(套)、嘉善2100件(套)、平湖16000余件(套)、海盐9600余件(套)、海宁约28000件(套)、桐乡约24000件(套)。在确定的83家单位中,市本级反馈有文物遗存的单位共有15家,其中嘉兴博物馆、嘉兴市文保所、嘉兴美术馆、嘉兴市图书馆、南湖革命纪念馆5家单位属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有12万多件(套)。

      据介绍,在摸清我市可移动文物的“底细”后,我市随即启动可移动文物的照片信息拍摄及数据采集工作。按照此次全国普查相关要求,我市将确定文物在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进行录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根据普查实施方案,按照普查原则和标准,认真组织专业力量,着重进行信息采集与数据登录等工作,确保第二阶段普查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