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15-01-18 15:27:15 作者:丁海燕 来源:济宁日报 已浏览次
编者按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发出的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的新的动员令,是指导文化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济宁历史源远流长,文物资源非常丰厚。如何扎实地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首要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可以说,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为我市文物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吹响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集结号。
1月6日,《福建日报》刊登了《“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文章,迅速在公众中掀起了对文物保护关注的热潮。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饱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文物工作的亲切关怀,是我们党新时期发出的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的新信号和动员令,是指导文化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对此,市委书记马平昌特别作出批示,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抓好落实。
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济宁是孔孟桑梓之地,礼仪文明之邦,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文物资源非常丰厚。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206处,市级314处,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文物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的重要市情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视察时,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统筹,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市、推进首善之区建设、促进济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而深远。
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为文物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吹响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集结号。就我市而言,扎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一是要不断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紧随时代发展,针对文物保护要素、保护类型、保护空间和时间尺度、保护性质和保护形态等方面出现的新趋势,积极推动由传统的文物保护向全面发展、兼容并蓄、动态开放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转型,把历史文化遗存、工业遗产、古村落、乡土建筑、商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及其周边环境等纳入保护范畴,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二是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全面落实、完善文物保护的“四有”工作,及时依法划定、调整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文物维修设计方案。深入开展馆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化采集工作,加快文物信息库建设,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积极发挥文物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将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前置,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对文物保存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工程建设风险。四是注重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在城镇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标志性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注重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和古村落,注重依托文物资源建设特色村镇,避免盲目求新求洋,造成对古村镇不可逆转的破坏。建立健全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引导和妥善处理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问题。五是不断推进博物馆建设。统筹规划全市博物馆建设结构布局,丰富博物馆品类。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文物资源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优先发展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专题性特色博物馆,努力形成以市博物馆为龙头、以县级博物馆为骨干、以特色博物馆为支点、以行业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为辅助的,主体多元、门类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六是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统筹协调文物、公安、司法、工商、海关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盗掘、盗窃、走私文物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加大博物馆和重要古建筑消防技防设施建设,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水平,推进风险等级达标。严格落实文物管理使用单位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和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做好文物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不断完善文物安全制度和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切实保障文物的安全。
在严格做好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一是加大文博单位开放利用力度。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扩大文物资源利用的范围和效能。进一步合理设计文物利用的方式、手段和目标,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社会开放。重要的文物利用项目,及时进行科学论证,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大力鼓励法人、居民、社区、村落以及其他组织,依法以各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完善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文物景点、景区。二是注重利用文物多重价值。把文物保护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相结合,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相结合,通过合理利用,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发挥文物资源的多重价值和综合效益,为区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和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挖掘城市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注重保护村落的格局风貌和风俗习惯,保持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三是不断提高展示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积极推动文物工作融入社会、贴近群众,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充实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层面,提高展示艺术和表现方式,向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弘扬主旋律的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展览,使博物馆成为城市、地区的窗口和名片。四是积极发展文博产业。牢牢把握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认真分析全市文物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开拓以文物信息产业化为主线的文物展览、文物旅游、文物修复、文物经营、文化创意、文物出版物、文物复仿制品、文物社会服务等市场,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作者系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市文化城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