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防火刻不容缓

土木结构、风干物燥、道路狭窄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这些客观上的条件,成为文物防范火患的先天不足。而后天的失调更是直接加剧了火灾的频率和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火灾1400余起。

      3日凌晨的一场大火,将云南巍山古城标志性建筑拱辰楼烧毁殆尽。这座600多年的明代古建筑,历经风雨,却没能躲过火灾的浩劫,让人心头生痛。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是接二连三的古城火灾不能随风而去,必须得有人负责!

      公众并未遗忘,2014年此时的独克宗大火,将昔日繁华的街市变为倒塌的残壁。4月,丽江束河古镇火灾,10间铺面损毁。重庆风雨廊桥、贵州黔东南古寨、湖南洪江古城……诸多古城都在近年接连遭遇无情大火。

      土木结构、风干物燥、道路狭窄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这些客观上的条件,成为文物防范火患的先天不足。而后天的失调更是直接加剧了火灾的频率和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火灾1400余起,着火主要原因就包括生活用火不慎、电器短路、玩火、吸烟等人为因素。尽管目前尚未证明此次火灾与古楼变身为茶馆是否有直接联系,但不少人仍认为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透过巍山拱辰楼的毁灭,我们看到的是从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里“刨食”的急功近利。明知拱辰楼火险等级高、安全隐患大,尽管文物管理单位持否定意见,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违规变身为茶馆。到底是谁拍板作出的决定?明确违规违法之下,南诏古乐团经营古楼茶馆可曾对消防管理做到了位?600多年的古建筑只留下一堆令人欷歔的断壁残垣,该由谁负责?

      明知有隐患却无防范,早有预见却无准备。不时发生的教训,依然挡不住一座又一座古城遭遇火灾。试想,还有多少古城目前仍然坐在火患上而不自知?一些地方热衷于招商引资、迎客上门,对于古城古建的保护只是挂在嘴边、写在纸上,却从来没有真正想到去落到实处。

      对于那些已被烧毁的古城来说,灾后“痛心疾首”的解释,总显得徒劳无功。我们所期待的,是一场又一场无情火灾,能够让更多地方文保单位早日清醒,真正用心去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别让我们的后代只能通过照片去了解历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