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业余文保员守护温州1750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
2014-12-25 16:29:21 作者:华晓露 来源:温州日报 已浏览次

孙诒让故居的细微末节,文保员孙传周都讲得清清楚楚。

蒋幼山故居的修缮,倾注了李松林无数的心血和辛劳。
“守着厉宅好几年了,久了就对它有感情。门窗坏了、墙壁破损、边上小孩恶作剧往门上贴泥巴,都是我的事。”
“我在业余文保员岗位上整整23个年头了,算不清到底轮守过多少个文保单位。不过,每个文保单位的情况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
在11月25日召开的温州市区业余文保员培训交流会上,几位业余文保员朴实的工作感想,不禁让人对这个默默工作在文保第一线的群体心生敬意。
温州有一支业余文保员队伍,由来自各行各业600多人组成。他们分布在各县(市、区),守护着853处文保单位(其中国家级29处,省级87处,市、县级737处)和897个文保点。他们中,有一个人看护着多个点的,也有不辞路远,定期到僻远山区查看的(如泰顺土楼、珊溪水库上游的里光水尾亭等),几乎每个文保单位和文保点,都闪动着他们热忱、坚毅的身影。
守望者,或许是他们最美丽的名字。
“我只是做我喜欢做的事”
蒋幼山故居在瑞安海安古镇海东村静静伫立,以无比灿烂的姿态绽放在冬日暖阳里。然而,比这幢群体组合建筑更灿烂的,是李松林的笑容。
“这是蒋幼山在南京、北京教国术的资料。”“你看,这是他后裔提供的照片。” ……李松林从袋里抽出一些文件,描述着不久的将来,蒋幼山故居布展陈列后的样子。“等故居正式开放了,我就算功德圆满了。”说这番话时,李松林心满意足地笑了。
李松林是一名商人,经营汽车配件厂,同时也是瑞安市海安城南李氏宗祠碑群的业余文保员。但是,他却在四年前忙活起蒋幼山故居修缮的事。
那一年,李松林放下手头的生意,为重修故居协同当地老协、蒋氏后裔等四处奔走。不少朋友不理解:“你干好文保员分内事,文保点东西不要被盗、被破坏,有什么问题向上头汇报就行了。”可李松林很坚持:“蒋幼山故居是难得的大型西式建筑,是瑞安市第一批文保点。以蒋幼山为代表的铜钟功,已列入温州非遗名录。我是蒋幼山的再传弟子和文保员,难道没有责任把它弄好?”
扛着这句话,李松林从故居申请招投标忙到修缮完工。
他还记得,2010年10月,他花了一个月时间说服故居后院一块地的所属者戴家将地让出来。戴家人问:“如果你真要这块地,你说这地是公家的,还是我的?”李松林答:“如果以后故居弄起来,我就算放弃自己的名字也保证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最终,李松林拿到了那块地。
“海安有这么个好地方,应该有人把它做好。”李松林用手轻轻擦去窗台上的一处粉灰,指着故居围墙外的民房说,“其实我还有心愿未了。”
李松林的心愿,是想把周边原本属于蒋幼山故居的一百多平方米地拿回来,改建成后花园,附带绿色长廊,完整地还原故居。
说到业余文保员,市文保所副所长梁岩华提起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一位让他特别感动的人。“当时许多文保员帮我们一起寻找、调查不可移动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梁岩华说,正是因为时任市区金锁社区主任陈美香提供的信息,他们才发现了市区现存最完整的近代典型建筑——陈宅。如果不是陈美香的热心,这座宅院可能已在旧城改建中被拆。
其实,还有许多“李松林”、“陈美香”,他们打心眼里觉得“我只是做我喜欢做的事。”
温州市文保所副所长黄培量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成立了第一支业余文保员队伍。从最初的几人,到如今的六百多人,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文物保护第一线。他们有的是社区干部,有的是文保单位所在辖区颇富威望的人。他们职业不同,却拥有相同的身份——业余文保员。
“当业余文保员本来就不是为了钱”
见到孙传周的时候,他正蹲在孙诒让故居的门台前拔着杂草。“当文保员多少年了?这个我还没算过……”已是花甲之年的孙传周伸出长满老茧的手,屈指算来,“我从1989年开始当文保员,二十多年了吧。”眼前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是瑞安市锦湖街道砚下村副书记。
“孙诒让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曾被大火烧毁……”孙传周娓娓介绍着孙诒让故居,就连故居哪一年曾住过什么人,摆设在哪一年有什么变化都说得清清楚楚。村民孙大志远远走来,高喊:“老孙,又当讲解员了?你每天这么认真,他们给你开多少工资啊?”
“我是义务劳动,没有钱。”孙传周笑着说。
“没钱啊?没钱你又赔时间又赔精力。”孙大志一脸怀疑。
“真的……”孙传周说,类似的话,他已听过无数次。当他说自己当业余文保员是无偿的时候,换来的多是疑惑和不解。
孙传周说的是实话。他当文保员以来,从没拿过工资,维持他生活的是离故居三十米左右的一家百货小店。
这是一家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店,卖的是日常用品。孙传周的妻子林钗妹说,这个小店每年有三四万元收入,能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老孙每天第一件事不是去开店门,而是去开孙诒让故居的门。”
“当业余文保员本来就不是为了钱。钱没有关系,够吃够喝就行,村干部应该要有贡献。”孙传周说。
事实上,除了每年通讯、交通补贴大约300元外,业余文保员们都没有报酬。
“这些文保员都很令人钦佩。”市文保所文保室办公室副主任金豪杰说,大家平时都不太关注这支队伍,但他们确实为我市的文保事业做出了贡献。文保员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是监察员,要经常查看文保点的情况,同时也是信息员,是文物信息的收集者和联络者。
“工作量不小,但都没有报酬。”金豪杰说,“只是每年年终,我们会评出部分先进文保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文保‘草根’力量尚需壮大”
2002年11月,我市文保单位对鹿城区曹湾山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历时4个多月。在此期间,市文保单位对曹湾山进行封闭管理。当地不少村民表示疑惑:“现在连山都不让我们上了,说是文物保护,到底保护到哪里?整座山吗?”
而前不久,曹湾山遗址周边有人施工,由于文保部门没及时掌握施工信息,使后续问题的处理增加了难度。
“文保工作很大一部分要靠业余文保员。如果当时在曹湾山考古发掘时,有文保员帮助做好宣传工作的话,我们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被动了。”市文保所所长董姝说,业余文保员为我市文保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文保员是社区干部,他们通常长时间负责一个文保单位。而一旦职位变动了,就会给文保工作带来不便。
再者,文保员分散在各个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培训。董姝认为,业余文保员只有定期“充电”,才能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谈及今后队伍建设,董姝表示,将建立“交叉巡查”机制,让文保员参与到文保单位视察中,增强实战经验;同时,加强培训,特别是如何劝阻文物破坏行为以及安全消防培训等,提高文保员的业务能力;还要加大经费投入,通过激励手段激发文保员的工作热情。
作为文保员,他们也有很多期待。叶懋钧是蒲州叶学程墓的业余文保员,平时最令他头疼的是常常有游客破坏墓地前面的石鼓、烛台等,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到山下寻找被扔掉的物件。“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古墓,单单靠文保员宣传保护肯定不够,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有文保意识就好了。”
“今年有15位文保员退休了,这意味着文保单位管理人员的位置有了空缺。文保‘草根’力量尚需壮大!”董姝说,眼下文保所正积极寻找热心文保事业的各界人士,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一起守护温州的精神家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