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根在金沙:古蜀国文明的传承与保护
2014-12-24 14:46:43 来源:成都晚报 已浏览次
“四川跟周边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交往,而且拥有不断的异质文化的进入,他们跟原来本土的文化碰撞,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成都的历史文化之根在金沙可以找到,从宝墩、三星堆到金沙,这一连续文明体系的构成,使中华文明多了一个位于西南的起源中心,从而证明,成都平原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一道,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2001年2月25日,金沙考古工作站的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件薄如蝉翼、精美镂空的太阳神鸟圆形金饰。这件拥有3000年历史的精美文物,不仅成为金沙遗址或者古蜀文明的标志,更成为成都这座城市的标识与图腾,随处可见。
古老的三星堆遗址,现今位于四川广汉,然而它的源头却位于今天的成都市南部。1995年以来,面积达276万平方米,著名的“宝墩遗址”就在这里被考古工作人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根据考古学家们推算,宝墩先后存在的历史在两三百年左右,文化手工艺水平高度发达。祭祀,是沿袭三星堆的金沙神权王国中的公共生活核心与头等大事。相较中原殷商王朝对“人祭”的热衷,古老的金沙文明在祭祀中似乎另有偏爱。在金沙遗址馆中的第11号遗迹坑,考古工作人员在这里曾发掘出了数以吨计的象牙,多达8层,摆放极为规律,并夹杂着大量的玉器与铜器。
“所谓的新式的动态保护,就是首先根据文物价值,划定保护区。首先要保护文物遗址的核心区域,比如金沙遗址的墓葬群和祭祀坑。然后是整体环境规划,接下来才是文物本体的修复与维护。”王毅特地举了金沙遗址和宝墩遗址作为例证,“金沙遗址北边一点,有一片大的平民墓葬群,遗址本身意义不大,我们把遗骸提取出来后,就可以进行回填,让市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继续接手了。一些器物比较多的灰坑,我们用技术把它整体提取出来,固化,保护在文保部门里之后,也可以继续进行开发了。至于宝墩,我们把它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首先严格控制环境,比如不能种植深根系的作物与树木,再联合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厅,首先把居住在遗址划定范围内的农民都集体迁居出去,让他们住上楼房,这个单一项目投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然后再努力发展跟文保或者旅游体验相关的产业,吸纳多余劳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他们自己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和他们的生活、传统息息相关的。”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