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塘失考墓”石刻周边成菜地 石人石马“看菜园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南京城市记录者方青松反映称,11月20日,他前往江宁上坊街道泥塘湖西村探访古迹,却发现市级文物“泥塘失考墓”石刻周边成了“开心农场”。“这真叫原生态保护。”方青松的话里透着无奈。记者昨天现场探访发现,这处市级文保单位的确处于近乎荒废的状态。

      记者探访

      古墓上的石马、文臣成“菜地守护者”

      很多人业余爱好用镜头记录城市化浪潮下残留的文史遗迹、文化遗产,但对于方青松来说,这却是一种职业—他把这个特殊职业叫做“城市记录者”。记录是为了传承和纪念,但更多的是利用自媒体的力量去引起大众的注意,去呼吁人们保护濒临灭绝的文物。

      所谓“失考墓”,是指具体年代不详,墓主人也无从考证的古墓。“泥塘失考墓”的墓主人虽无从考证,但地面之上的石刻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却都很高。然而,11月20日,在“泥塘失考墓”看到的一幕却让方青松有些无奈,他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这处明朝古墓的周边种上了一片一片的菜,仿佛一处开心农场。“整齐划一,应该是有人打理的。不过周边都拆迁了,不知道菜是不是旁边后建的小区里的人种的。”

      在江宁上坊街道泥塘湖西村,记者昨天在一片颓然的风景中,找到了这处“泥塘失考墓”,而石刻就站在菜地里,不远处还有一处乌黑的水塘。

      记者看到,这里共有两尊石人、两匹石马,以及南京市文保碑、江宁县(江宁区前身)文保碑两块。文保碑体量与南京其余地面上石刻文物的文保碑大致相同。两匹石马身长近两米、高近一米,雕造非常灵动,仿若跃然而起,马腿之间的云纹很有特点,跟明代许多神道上的石马类似。两尊石人则都是1米多高,手上拿着上朝的笏板,从而判断均为文臣。由于岁月无情流逝,加之长期风吹雨淋,石马、石人有的部位毁损严重,其中一个石人的半边头甚至都不见了。市、县两级的文保碑上面写着“泥塘失考墓石刻”等字样。

      学者建言

      文物有保护范围,菜地应被清理

      在这一片绿色的菜地之中,已无从判断旧墓原来的样子,只有石人和石马高高在上,仿佛守护着菜地。而石人后面的围墙外,一处建筑工地正在打桩,几栋跃层的居民住宅楼已经住了很多人,他们从高处远眺这4件数百年的古物,看见它们沦落至此,内心不知是何滋味。

      周边一位老村民讲述说,这是“王家祠堂”的旧墓,若干年前,这里曾挖出过明朝的砖头,用于附近的水电站建设,但具体的情节他也记不得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妥善保护起来。原来菜地的面积没有这么大,但拆迁后种菜的人多了。市级文物处境这么惨,确实很可惜。”

      南京文史专家薛冰的一席话有些尖锐。薛冰认为,根据《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是指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泥塘失考墓”周边应该划出一定的文物保护范围,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今这处文物被菜园包围,肯定是不妥的,建议对保护范围内的菜地进行清理。”

      对目前“泥塘失考墓”石刻成了“看菜园子的”一事,方青松的一番话却透着无奈—“这叫原生态保护”。话里的含义是,毕竟还有人看护着这处古墓,不会出现此前南朝石刻被偷拓的事件。

      文物部门

      将在周边打造绿化,并利用地貌重塑水塘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泥塘失考墓”作为市级文物,确实早已划了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这里拆迁前也是菜地,种菜面积可能没这么大,不过再过个一年半载,这里的环境会变得漂亮很多。”

      他进一步解释称,江宁城建集团正在附近打造一处保障房项目,已经制定了“泥塘失考墓”周边的环境整治方案。“原来的设计是准备把不对称的石人、石马重新摆放对称,被文物部门打回方案。如今的方案,不但保持了原貌,还准备利用地貌,在周边打造绿化,并重塑周边的水塘。”

      据该负责人称,保障房及周边的环境打造好后,菜园子肯定是没有了。居民下楼还能看见数百年的古物放在一处较美的环境中。

      追问

      失考墓主是“三高先生”王敞?

      近年来,有多位文物专家论证,“泥塘失考墓”的墓主人身份已经明确。他就是明成化十七年二甲进士出身、兵部尚书王敞。因他身材矮小,喜欢戴高顶的乌纱帽,穿高底靴,坐高杠车舆,被称为“三高先生”。王敞,明洪武初年迁居南京,曾任兵部尚书并出使朝鲜,史书上说他任职期间,奏书常言人所不敢言;“敞洁廉自持,公私分明”;“及卒,萧然四壁,图书之外,一无长物”,事后赠“太子太保”。

      既然已有这样的论证,为何还挂着“泥塘失考墓”的名号?何不将“谜底”揭开,也满足了人们对文物的好奇心,完善了这座城市历史文化资料。对此,方青松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说,“因为据《江宁府志》和《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明兵部尚书王敞墓葬在土山",而“泥塘湖西村是否就是记载的土山,并无法确定。”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吴靖指出,和现代的地点有确切位置、地图记录不同,古代的墓穴往往只在文献中粗略记载。而土山是不是泥塘湖西村,的确无从考证,因此这里还继续标着“失考墓”的字样。“如果有更多的考古资料证明是王敞了,我们会把资料改过来,文保碑重塑。”

      南京为何有如此多失考墓?

      “泥塘失考墓”的石刻因石人、石马石刻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1983年就被当时的江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0日则公布为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昨天翻看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以及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看到,南京共有市级以上文物的失考墓10处,分别为全国重点文保的南朝徐家村失考墓石刻、北家边失考墓石刻、宋墅失考墓石刻、侯村失考墓石刻、方旗庙失考墓石刻、耿岗失考墓石刻,以及市级文保的南朝狮子坝村失考墓石刻(位于马群),明代板仓失考墓石刻(位于玄武区板仓某部队营区内)、尹西村失考墓石刻(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村晓村)、 明代吉山失考墓石刻(位于东善桥街道吉山)、明代后岗失考墓石刻(位于湖熟镇后山岗村)。

      而区级文保单位的失考墓则更多。对此,薛冰解释称,古代名人墓都会树碑立传。“碑”就是墓穴外、地上的石碑,“传”则是墓穴里的墓志铭。但南京很多古墓由于盗墓及城市发展,“碑”和“传”都没了,成了失考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