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电子化”使西藏天文历算学古籍得到更好保护

为了保护西藏天文历算学古籍资料,西藏天文历算工作人员通过两年多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将从布达拉宫等地收藏的具有千年历史的约十二万页历算古籍资料扫描成了电子资料,使这些珍贵的古老资料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得到更完善的保存。

据介绍,藏历融合了中原内地以及印度的相关历算方法,已有近1000年历史。它不仅可以纪年、纪月、纪日,还能预报天文现象、天气趋势和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地区的农耕牧作,传授不同时令采集数百种中藏药的知识,甚至还总结了一年四季人体的脉相变化规律等。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所长银巴说,西藏天文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关西藏天文历算学的古籍资料非常丰富,但其中很多都流散于民间各地,对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及时的搜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他说,迄今为止搜集到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手抄本,很多是孤本和善本,如果将其中非常经典和珍贵的古籍筛选出来,至少可以整理成为二十五本精美的图书。

从2006年到现在为止,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利用下拨的经费购置了高速扫描仪等必需的设备,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完成了对布达拉宫等地收藏的资料的扫描工作。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料很多是孤本和善本,有的用金汁写成,千百年来从未向世人展示。

据介绍,今后,天文历算所还将到西藏各寺院和名胜古迹处收集天文历算古籍资料,并对其进行电子化扫描,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能长久地保存下来。

将西藏天文历算学古籍资料电子化工作的开展,对西藏天文历算学的保护和继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藏历气象历书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更准确地指导农牧业生产将起到有力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有力地反击国外反华势力所宣扬的“西藏文化毁灭论”。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