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泗矶江边百米明清砖石 专家建议申请文物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洪山区和江夏区交界处的沿江地段,近日发现一处青砖做成的堤岸,青砖上写着“道光二十九年”等字样。经专家考证,该堤岸或与明朝末年著名的抗清将领熊廷弼有关。

      市民吴先生近日致电本报称,武汉长江四邑公堤段发现明清建造的防水滑坡,至今还在使用,其中一处分别有明代和清代的青砖,砖上有烧制的地址,建造者的名字,具有历史价值。

      根据他的指引,记者来到了洪山区杨泗矶江堤,只见有一处江堤为青石砖铺成,大多数青砖保存较好,但有些砖的表面凸凹不平,还长了草。其中一些青砖上有“道光二十九年”、“江夏县知县邱之芬承造、窑户李东恒”、“督修武昌府”等字样。

      文博研究员、江夏区文体局副局长祁金刚告诉记者,该江堤为四邑公堤中的一段,名为武金堤砖石驳岸。经考证,该堤段的青石砖为明清时代所制。原造于明朝中晚期,始建长度500余米,后于清代进行大型维修,现保存100余米,高12米。所存砖石仅有几块是明朝的,其余均为清朝所制,预计至今已有150年以上。

      据史料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江夏籍工部主事熊廷弼被罢官回乡听候处理,在此期间,他发动咸宁、嘉鱼、蒲圻、江夏四县人民修堤挡水。此处驳岸或为熊廷弼主理修建。

      祁金刚称,和武金堤砖石驳岸情况类似的四邑公堤沿线的金口槐山矶石驳岸,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全长400余米,2013年5月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武金堤砖石驳岸因靠近长江,长期被江水冲刷,应尽快申请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保护。

      ■ 延伸阅读

      丢了辽东被杀的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将领。湖广江夏(今武汉江夏)人,出身寒微。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近似于国防部长)。曾三度经略辽东。后来因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败给努尔哈赤,广宁失守。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熊廷弼被杀,并“传首九边”。

      今武汉江夏区纸坊有条街名为“熊廷弼路”,当地另有“熊廷弼公园”以为纪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