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小村藏明清石碑 文革时曾用来当渡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朝康熙年间的石碑,字迹还非常清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朝石碑的字迹比较模糊。

      今天我们来看两块古石碑,一块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另一块是明朝天启年间,这两块石碑现在都在潍坊安丘官庄镇西北一个名叫小阿陀的村子里,听说他们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一起去了解一下。

      记者在官庄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小阿陀村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见到了其中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被立在小阿陀村后山的一片树林里,从碑文上看,这应该是一块墓碑,石碑的主人是孙家栋,墓碑上有47个字。可以看出此碑于康熙13年也就是公历1674年设立,距今已经有340年的历史。

      安丘市官庄镇党委工作人员李兴华说,墓碑上的“隆吉孙公”就是孙家栋,字隆吉,进士,此碑是他的子孙为他设立的,然而这块石碑在文革中险遭破坏。

      小阿陀村村民孙希安说,“六几年年文革的时候曾经把它搬来当渡槽用,就是在这,后来多年后05年才又把它重新立了回去”。

      孙希安还告诉我们,离这一块石碑大约三百多米的地方,还有一块明朝的石碑。随后记者在大家的带领下,找到了另一块石碑。因为年代更加久远,这块石碑风化的比较严重,但依稀还能看到碑身上篆刻的字迹。在石碑的左上角,有“大明天启七年”的字样。照此推算,大名天启七年就是公历1627年,距今也有387年的历史。两块古老的石碑在这里风吹雨淋了三四百年,对于石碑主人的确切历史和石碑的后续保护,石碑的守护人孙希安有着自己的希望。

      孙希安说,“我们就这样一直留下来,但是具体里边还有什么故事我们也不知道,希望有文物专家来看看,和我们说说解释解释,以后我们怎么保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