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重现佛境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神
云冈石窟:重现1500年前佛境
云冈石窟
如今,近8个年头过去了,云冈石窟的治理提升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遥想当年创5A时的情景,大同市旅游局局长张佃生说:“自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面对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云冈石窟的未来发展该怎样谋划?怎样着手?怎样在有效保护文物和周边历史环境的同时,让千年佛光福泽世界、惠及百姓?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绕不过去的课题,而申报5A景区,提供了破题攻坚的重要契机。”
中国旅游景区的领头羊
在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办公室内,院长张焯告诉笔者:“云冈石窟研究院曾将2007年确定为大景区保护与建设的开头年,景区在原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基础上,又赢得了首批5A级景区这块金字招牌。当时省领导来大同调研,就提出了云冈石窟要建设国际型终极旅游目的地的指示,而且当时申遗成功已经六年,很多基础设施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亟须借助创5A的契机全面整改提升。所以2006年7月接到列入申报国家首批5A景区名单的通知后,大同市委、市政府就迅速成立创5A领导组,就环境整治、配套提升、人员培训、资料整理、申报材料撰写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做了详密安排部署。”
会议结束,整改马上开始。为了让海内外游客进一步欣赏云冈石窟的形象之美、文化之美、历史之美,景区将第13窟至20窟前的青石地面向南拓展约15米,使窟前游览空间比原来扩大近一倍;新建的昙曜五窟广场鲜花怒放,绿草如茵,美不胜收,林荫小道上,为游客休憩之便专门设置的小石凳、木椅,既可让游客缓解一下旅途中的劳顿,又能让游客在歇脚之余远距离观赏千年大佛的风姿;降低并拓宽了通向西部洞窟的上坡路面,增建了石质护栏,专门设置了残疾人防滑通道,将石窟中部第5、6窟前的两处台阶也改为缓坡,接待室后3米宽的旧道改为9米,这些都极大改善了景区环境、扩展了游览空间、缓解了游览高峰期游客拥堵的问题。
同时,景区在丰富游览内容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包括恢复康熙皇帝御书的“庄严法相”等牌匾9块,在昙曜五窟广场设置宿白先生、余秋雨先生题写的“昙曜五窟”、“西天梵音”、“石鼓寒泉”等碑石。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重新挖掘与“包装”,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时间由原来的四五十分钟增加到一个半小时。
彼时,国家5A旅游景区验收组来到云冈石窟,对照5A验收标准一一检查验收,对景区整改提升工作给予了三方面肯定:一是云冈石窟具备了申报和成为国家最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特点;二是文物、科研、旅游三位一体的创建体系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三是云冈石窟研究院自觉加压的创建行为和精神令人感动。同时,验收时,有领导也指出:“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仍然不少,5A景区应该是一个地区产业的领头羊,对一个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云冈应该把创5A作为新的起跑点,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力争早日成为中国旅游景区的领头羊。”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神
对于云冈石窟来说,5A申报成功远远不是终点,要想成为中国旅游景区的领头羊,云冈石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保护。
云冈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而得以保存,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精心呵护的结果,而前人所创的窟檐阁楼、补凿佛像、泥塑补修等方法,则成为后世对云冈石窟维护的成功范本。2008年,在对9、10、11窟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中,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修复具有可逆性”的原则,云冈人借鉴了传统手法,在有效排除坍塌险情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了石窟原貌。但这些修修补补只能是临时性的,在阳光直射、粉尘污染、风沙剥蚀、雨水侵蚀的作用下,有的洞窟雕像残破加剧,有的洞窟危岩耸立,不光威胁到文物本体的保护,同时也不利于游客的安全。怎样才能彻底治愈这些顽疾,经过数十年争论,国家文物局最终在2012年通过了云冈石窟研究院提出的窟檐阁楼恢复方案。同年,被誉为“五华洞”的第9窟到第13窟北魏风格窟檐恢复工程正式展开。
煤都绿色转型的探路者
与文物保护同时展开的是环境整治。虽然申报成功国家5A景区,但云冈石窟并没有发挥出其所应拥有的龙头带动作用,当地百姓也没有因为它巨大的文化价值迎来相应的旅游人潮和商业回报,而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及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煤炭资源需求减少,依靠煤炭资源求得可持续发展已经难以为继。
2008年8月起,大同市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并制定出在市东打造北岳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市西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云冈大景区的“一城两翼”发展思路。云冈石窟要由一个点带动云冈峪内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观音堂、佛字湾、青磁窑石窟等众多文物古迹这个面,实现资源优势的完美整合,打造大同旅游业的“航空母舰”。
2009年,云冈石窟景区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17.08亿元,其中核心景区5.6亿元,到2010年9月全部完工时,核心景区的面积比原来扩大了8倍还多。经过治理,云冈石窟不仅在规模上突出了皇家园林和佛教圣地的恢宏气势,规划布局也有了全面改进。不只是拆迁这个繁复的工作,还有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关于云冈“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恢宏景象的重现。如今,云冈石窟的始凿者高僧昙曜雕像矗立在“昙曜”广场,气势恢宏的“骑象四棱神柱”把“佛光大道”装饰得美轮美奂,新建的灵岩寺古色古香,矗立在湖心的“山堂水殿”建筑群中,被碧绿的湖水围绕。灵岩寺、北魏文化陈列馆、演艺中心和仿古商业街等丰富的内容,将原来一小时游程提升到一日游规模,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大量就业和创业机会。
据2013年统计,在申报国家5A景区至今的不到8年内,云冈石窟实现了从年接待60万人次到206万人次的翻番跨越,而随着今年智慧景区创建的成功,一个焕然一新的云冈石窟正在将传承千年的艺术佛光普照五洲寰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