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凸显人才瓶颈

      “河南是一个文物大省,出土的青铜器文物规模之大,让我们这些(文物)修复队伍再扩大10倍20倍,再修几十年也修不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陈家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目前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要承接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工作以及河南各地市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工作。陈家昌表示,河南省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快速壮大面临着三重制约。

 

      首先是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上的不完备。在大学的学科设置中没有文物保护专业,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马上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其次,文物修复工作需要理工科、艺术类等学科交叉性人才,而这些专业背景的人才往往需要四五年才能熟悉文物修复过程,限制了文物修复队伍的快速扩大。第三,由于文物本身的特殊性,目前社会力量不能参与到文物修复工作中,主要还是靠文物系统的人员力量来进行修复解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