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天价的圆明园流失文物有造假嫌疑
2014-10-14 11:25:29 作者:杨于泽 来源:长江日报 已浏览次
有消息说,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近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谁买的不清楚,现在中国土豪多,文物市场的土豪也多,不排除是内地土豪买进。但我对这件“文物”是否为真,真有些担忧。
这件文物叫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说,认定此罐为圆明园流失文物,主要依据其底部“放山居643号”字样。“放山居”主人阿尔弗雷德·莫里森1861年从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处购得圆明园众多珍藏,并特意在文物底部贴有“Fonthill”收藏签和编号。
这样一看,文物来历清楚明白,是有名有姓的洋强盗从圆明园抢走的,又被有名有姓的洋藏家收藏。但问题是,洋强盗的确到圆明园抢劫过,但他们是不是抢到了一件乾隆御制文物,这就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藏家给它贴有收藏签,但收藏签作假,太容易了。
西班牙作家马努艾尔·维森特有一部小说叫《马蒂斯的新娘》,讲的是一个有点骇人听闻的爱情悲剧,男主角米歇尔是个在巴黎、纽约等地飞来飞去的国际艺术品商人。据这位“专家”介绍,国际上有一批以造假为业的人,实际控制了国际间的艺术品交易。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小说家言,在欧美,制假卖假的人真不少,而且走专业化道路,形成一个隐形的行当。上世纪有个叫埃尔米尔·霍里的匈牙利人,本来很有绘画天赋,却拉起一帮同好,专门制作毕加索等大师的假画,被誉为“赝品画大师”。
一个更接近我们这个时代的假画大王是德国人沃尔夫冈·贝尔特拉奇,在过去几十年里,他假冒印象派艺术大师恩斯特等人画了近50幅名画,有的居然被评论为画家“最好的作品”,赚钱三四千万欧元。2011年,他和妻子分别被判处6年和4年监禁。
洋人是否已开始造中国文物的假,我没有事实依据,不敢妄下结论,也就不敢妄断“乾隆御制”的真假。但既然中国文物行情高涨,洋人造假不仅可能,而且“很有必要”。造毕加索的假可以赚钱,造中国文物的假动辄可以卖到几千万上亿元,则洋人何乐而不为之?
在国内,文物造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近年来艺术品金融化,各种文物不论真假,先筹钱买进,再到银行抵押贷款几亿元,就可以拿去炒股挣快钱。2011年的“金缕玉衣骗贷案”,骗子们假造一件“金缕玉衣”,专家竟然估值24亿元。近年故宫花数千万元从日本购进的《研山铭》、《出师颂》,真实性也广受质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