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石刻27日再遭偷拓 南京民间文保人士疾呼“保卫国宝”
2014-09-29 14:14:12 来源:中国江苏网 已浏览次

萧景墓柱额被人偷拓后的惨状。

萧景墓柱额被人偷拓前。
中国江苏网9月29日讯“保卫国宝!”这几天,南京多位民间文保人士及组织纷纷发出倡议。原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南朝石刻在光天化日下连续多次遭到破坏——本报报道了梁始兴忠武萧憺墓前石碑,本月20日遭偷拓;25日,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极珍贵的石柱“反左书”书法,再次被非法拓印,墨汁浸入石刻,墓表惨遭毁容;27日,这样的破坏事件竟然再次发生。江南时报记者黄勇
狭路相逢破坏石柱者迎面走来
主题南京网站长、首席摄影师老邵撰文回忆了27日发生的一场遭遇。
萧景墓神道仅存一石柱,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老邵称,27日下午,他趁出差办完事情路过栖霞之便利,去实地看一下萧景墓石柱被破坏的情况,不想却和破坏石柱的人狭路相逢。
他远远看到萧景墓石刻的墓表被宣纸盖住,有些惊讶:“难道媒体曝光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被盗拓?”他停下车,拿起相机赶到石柱那边进行拍摄,发现石柱下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背了个斜挎包的中年男子,迎面走了过来。让老邵大吃一惊的是,这个人正是前一个周末拓印萧憺碑、并自称是“文化局的”那个人(本报曾详细报道)。
狭路相逢,老邵立即质询道,“你不是文化局的吗?这个能拓吗?”这人示意老邵“别把事情闹大”。老邵抓住他的包不让他走,于是纠缠起来,他推了一下老邵手里的相机,老邵下意识保护相机。就在这时,这个人拔腿就跑,在情急中老邵拍下几张他的照片,留着作为证据。
一晃神的功夫,“文化局的”已经跑到小山岗上。老邵立即报警,20多分钟后,警察终于来了,询问了一些情况后把贴在墓表上的宣纸撕掉后便离开。而“作案”的梯子还在那边,没有带走。
文保人士纷纷表示非常不满
对此事前前后后的过程,包括老邵在内各方文保人士纷纷表示非常不满,希望文保部门和公安部门立即对“国宝”萧景墓石刻和萧憺墓石刻以及其他南朝石刻进行不间断巡视。同时,他们提出质疑:1.这人到底是不是文化局的,能够如此神通广大!2.此人是否和当地基层非常熟悉,能在上次报案之后继续作案?3.上次报案之后的梯子,为何又到了萧景墓石刻这里?4.此人的行为对国保文物造成损坏,应该是“故意损毁文物”,且有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的嫌疑,警方是否已经立案?
主题南京另一位成员老龙在得知此情况后,愤慨写下以下文字:“野蛮拓碑者再次出现在萧景石柱疯狂拓碑,这是‘国宝’,保存最好的仅此一件,遭此大难,难道躲过了历代纷争,躲过了八年之恨、十年之劫,却要毁于当代?”
栖霞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区里昨天傍晚已经紧急开会讨论此事,今天将对社会公布他们的监管办法。
文物资料>>>>
萧景墓前石柱是六朝帝王陵墓石刻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柱,距今约1500年,是南朝梁代最鼎盛时期的建筑遗存。
该石柱通高6.50米,柱头为一饰有覆莲纹的圆盖,圆盖之上伫立着一只仰天长啸的小辟邪。柱身高4.20米,石柱雕刻隐陷直刳棱纹24道,有点像罗马柱的样子。
柱身上方接近圆盖处,有一个长方形柱额,可以看出是汉代碑额的变形。上面反刻着“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虽然只有23字,且是反书,但字划清晰,结构严整,堪称书法精品,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书体,称为“反左书”。
从墓葬形制来推测,当时神道两侧应该有两根石柱,东西相对,一正一反。既然这根柱子刻的是“反左书”,另一根现已不存的柱子上,刻的应该是正常字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