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大型汉墓群 墓葬几乎被盗贼搬空
2014-09-21 18:08:57 作者:雒焕素 来源:中国甘肃网 已浏览次
9月18日,记者自金昌市、永昌县文物部门了解到,9月初,永昌县河西堡镇兴盛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发现汉代砖室墓葬。截至18日,该汉代砖室墓葬为期半个月之久的抢救性清理工作已全部结束。日前,这座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墓葬终于“曝光”,除了早年被盗贼盗之一空的墓室之外,文物工作人员在该墓葬清理出来为数不多的陶器、铁器、青铜器、石器等,包括五铢钱币、铜戒指等文物于近日已顺利入驻永昌县博物馆。
墓葬被命名为永昌沙窝汉墓
根据介绍,通过抢救性清理工作,文物考古人员发现:该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双后室组成。墓室坐北向南。其中前室为穹窿顶(早年坍塌),双后室为拱券顶。这种形制的砖室墓,对金昌市、永昌县文物工作者来说比较熟悉。早在1980年时,曾在永昌县乱墩子滩一座发掘的东汉墓葬,其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基本相似。河西堡汉墓群的时代应为东汉时期,在河西地区属于中等规模墓葬。因为该墓位于河西堡镇沙窝村,故命名为永昌沙窝汉墓。
永昌县文物考古专家曹生奎介绍,该墓葬地处河西堡镇沙窝村丁家庄东侧,北距长城1千米。经现场测量,高程1725米,距地表约2米。清理过程发现,该墓葬被盗现象严重,前后室几乎被盗之一空,其中在前室坍塌的地方清理出陶器、铁器、青铜器、石器等4类。陶器有陶灶、陶盘、陶碗、陶杯、陶仓、陶井11件,铁器有铁锅残片1件,青铜器有戒指、钱币共15件,石器有云山动物纹锥形浮雕石器1件,共计26件。另有汉陶器残片标本、人骨残骸、小动物残骸若干。清理过程还发现,墓室局部被工程机械损坏。前室内壁西北角坍塌,人为破坏迹象明显,墓室内人骨骸及随葬器物均被扰动,或许与早期盗墓行为有关。
墓主或为富户墓葬价值意义较大
曹生奎专家分析,该墓葬属于民间墓室,其主人或为当地富户。由于文物清理过程中,几乎没有找到跟文字有关的东西,且个别文物上面只有模糊篆字,故目前仍无法进一步判断。目前清理出来的文物当中,除东汉时期典型的五铢钱币、汉绿釉陶仓、汉绿釉葫芦形陶饼、汉绿釉陶碗等,其中有一块云山动物纹锥形浮雕石器价值和意义最大,业内人士对该石器充满了好奇,将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据金昌市文物工作队队长、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李勇杰介绍,永昌沙窝汉墓发掘清理工作,价值较高、收获颇丰。永昌沙窝汉墓的文物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建筑文化。前室墙基呈正方形,墙体向上收分,聚合为穹窿顶,蕴涵着汉代先民“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观。墓门、前厅、后室按照中轴线分布,前厅为祭祀区,后室为遗尸间,井然有序,整齐划一。前厅后室的建筑形制,以及照墙、拱券顶、祭祀台、长明灯台等建筑构件,为深入研究河西走廊汉墓建筑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次是殡葬文化。文物中出土的一批随葬专用的“明器”,包括绿釉陶仓、灶、井、锅、碗、
盘、耳杯、博山炉,以及陶高足杯、陶盆、砖雕油灯、石树座等,展示了全套祭祀器物组合,以及杀牲供献习俗,为再现汉代祭祀礼仪提供了依据。同时,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讲究“事死如事生”,这些明器形式上多依照现世生活实用品来仿制,这就为后人了解汉代河西地区民间世俗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