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民间的抗战文物:留住历史的细节
2014-09-18 10:20:57 作者:王宏伟 来源:新华报业网 已浏览次
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的记忆不仅镌刻在人们心中、书写在教科书中,展现在各大国立博物馆中,还凝聚在大量散落在民间的抗战文物中。每件抗战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让我们记住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也让大历史变得细节生动,鲜活可感。
小人物命运汇聚历史洪流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是吴先斌自费创办的,他每年花费几百万元维持博物馆的运营并购买藏品。与国立博物馆再现可歌可泣的抗战大历史不同,他的民间抗战博物馆聚焦于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小细节,使远去的战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普通人的视角呈现在人们面前。
展厅里最大的一幅照片是一个年轻父亲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两人胳膊上都套着印有日本“膏药旗”的袖标,父亲满脸无奈地看着别处,孩子瞪着惊恐的大眼睛看着镜头。这张照片摄于日占时期的南京,在侵略者的刺刀与皮靴下,我们看到了所谓“良民”任人摆布的生活状态。而日军照片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张是几名日本兵并排坐在一排椅子上,当街射杀南京百姓;另一张是十名日本兵把抢来的钢琴放在中山路上,当街演奏,战争中人性的扭曲可见一斑。
展厅中还有一篇英国记者田伯烈《战争意味着什么——日本侵华暴行》一书的英文前言,前言的作者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金陵大学图书馆难民所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在前言里说,自己看到了许多日军暴行,在看到田伯烈的书后,用打字机将书中内容一字一句打印出来,并装订成油印稿,让这本书得以被更多人传阅。前言的写作时间是1938年11月8日,正是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可以想象当时所冒的风险。前言的署名为C.S.TAI,后来的人将他的名字翻译为“邰常仁”,但专家和媒体多年来一直寻找,他到底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同样成谜的,还有博物馆馆徽上的那个人——张士元。在一个封闭展柜里,有一个用水牛角制成的烟丝匣,匣子的一面,是一个战士持枪奔跑,另一面刻着“共赴国难”四个字,落款是“第四旅七班张士元制”。没人知道,这个能写一手好字的张士元,在战争中命运如何,他如今还健在吗?
更多的中国人凝聚到抗战这面大旗下。在一个展柜中,有几十张汇款单据:1937年10月5日,新加坡华侨捐献国币1100元;1940年9月20日,上海汇山捕房全体华员捐款1000元;1945年9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收到利物浦华侨捐款5659.71英镑;还有很多单据上字迹漫漶,看不清捐款的时间和金额,只留下了姓名:马福业、赵林森、宋丽芳、李振宽……每张单据背后都是一个爱国者,他们和前方将士共同唱响救亡图存的壮歌。

王世清展示日本战败前印发的《决战训》
《决战训》见证日军最后疯狂
1945年4月8日,冲绳岛激战正酣,盟军登陆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门户即将洞开,日本军国主义败亡的日子近在眼前。就在这一天,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己向日军颁发了《决战训》,叫嚷要“死守皇土”,“对于侵犯皇土的人一律赶尽杀绝,绝不让一人生还”。南京藏家王世清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份《决战训》,这份只有半个巴掌大、8页纸的小册子,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战败前最后的疯狂和色厉内茬。
王世清告诉记者,阿南惟己是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曾在中国战区担任将领指挥作战,在山西、长沙和宜昌等地违反国际公约使用毒气,双手沾满了中国军民的鲜血。在日本战败前夕,阿南惟己提出要以“一亿玉碎”抵抗盟军登陆,并制定了本土决战防御策略,《决战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放给日军军官的。王世清收藏的这本,封面上写着它的持有人姓名——平田尚之。在五条训令中,充斥着“月夜奉诵圣谕且服行,倾尽精魂”“建造不倒的堡垒,斗志昂扬,以做好灭敌必胜的准备”“要贯彻武士精神,必死敢斗”等语句,然而国际反法西斯的最后胜利绝非个别军国主义狂热分子所能阻挡,那些狂妄的训令,也预示着阿南惟己最后的结局。8月14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阿南惟己在官邸自杀身亡。

在日军占领下的南京生活,父子俩的脸上写满了委屈和无奈
志愿者收藏老兵的记忆
在南京,有一群志愿者,他们走访抗战老兵,整理老兵的口述历史,资助生活困难的老兵,他们替全民族收藏老兵们的记忆,并将之公布在网络上。这种特殊的收藏令人感动。
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就在从事这样一项公益“收藏”。志愿者莫非与省新四军研究会合作,已采访过300多位新四军将士,在老人们的叙述中,抗战的历史因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联而格外生动。原六十七军副军长秦镜已于去年去世,他向莫非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1944年6月22日,新四军三旅七团从东台向如皋进发时突遭伏击,血战2小时后歼灭130多个鬼子和400多名伪军。打扫战场时,几个鬼子趁机逃窜,时任教导队队长的秦镜抓起步枪和手榴弹就追,手榴弹炸伤了3个鬼子,还有一个躲进芦苇荡的日本军官挥舞着军刀和他拼杀了十几分钟,最后两人同时开枪,只因快了零点几秒,日本军官当场毙命,而他则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因为这场战斗,秦镜被评为战斗模范。
1925年出生的邓文秀讲了战争年代的一件趣事。1944年,在医院照看伤员的她,和骑兵团长周纯麟结为夫妻。结婚那天,从老百姓家里借了门板当床,没有被子、枕头,也没有新衣服,头枕着的马具又骚又臭,她连夜跑回卫生队,新婚第一夜就当了“逃跑新娘”。
1213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王超告诉记者,志愿者们还采访了175位目前居住在南京的国民党老兵。92岁的王秋因日军轰炸南京逃到上海租界,在炒货店当帮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租界,炒货店关门,他流落街头,后被国民政府地下招兵人员招募入伍,转战浙江、江西等地,曾在战场上加入敢死队,用集束炸弹炸毁过日军坦克,至今身上留有多处伤疤。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收藏”,不少老人在接受志愿者采访后不久就去世了。王超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老兵的队伍中来,志愿者们已经捐资将7位老兵送进养老院,并向37位生活困难的老兵提供现金和实物援助。接受采访的老兵中,有一半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今年志愿者们将为每位健在的老兵录下视频,让他们的音容笑貌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