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遗址之觞折射文保尴尬现实
2014-09-17 14:19:58 作者:堂吉伟德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已浏览次
荒废近20年的“青年湖公园”终于有了进一步消息。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购得其开发权——这座近千年的皇宫遗址将由“烂尾楼”再度变身为“会所式高端商务办公区”。北京晨报记者近日获悉,考虑到青年湖公园是京城唯一一片金代皇宫遗存物,西城区政府拟斥资回购,开辟为“鱼藻池公园”,但未果。这个名为“金中都项目”的房地产项目即将开工。(9月16日《北京晨报》)
金中都遗址的历史价值,官方有着明确而清晰的界定,2011年北京市文物局在《关于金中都太液池水面保护设计方案有关事宜的批复》中提到:“金中都太液池遗址为北京现存金中都宫城唯一遗址,是研究金中都城宫室的重要实物,为加强对金中都太液池遗址的保护,按历史原貌恢复水面,符合专家的论证要求。”不过,一旦商业化的介入和染指之后,保护就势必会退而求其次。文保从某种意义讲,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于是“保护式开发”便应运而生,唯一遗址也将在高端商务办公区的侵蚀下,处于消亡的危险。
对此地方政府当然知道其间的厉害,然而当初的草率决定,导致了面临巨大的成本付出。在存废的角力之中,与其说是成本过高让地方政府投鼠忌器,不如说这恰是规避责任的一个借口。保护让位于开发,保护者成为拆迁和破坏者的推手之后,所谓的“回购未果”自然有诸多耐人寻味之处。诸多事实证明,文保从来都不是一个经费是否充足的问题,而是态度如何的问题。若没有将文保真正放在第一位的政绩观,没有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那么金中都遗址之觞就无以避免,唯一遗址也会像众多优秀的文物一样,没有毁于战争的硝烟,而消亡于发展的推土机中。
仍然记得,50年前,北京城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保存完整的中世纪都城,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更以其雄浑壮美的风格样式,令一代代人为之震撼。当年的北平和平解放,让古都免于了战火,也让众多不可估量的历史文物遗产得到了保护。然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城的古迹屡遭劫难。仅仅62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由外及内地、愈来愈快地被吞噬着,今昔对比的北京城已然面目全非。北京尚且如此,全国其他地方自然难以幸免,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超过3万处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有关专家感慨: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来的文物,最终却毁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发人深省。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这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导向与文物保护的真实现状。“再造洛阳”式的宏大工程,不是对旧有文物的保护式开发,而是开发式保护,甚至不惜先毁掉再重建。虽然呈现的是同样风格的建筑,可割裂了历史脉络的仿制,不过是拉动经济和彰显政绩的赝品,与历史没有关系,也与文物没有关联,看似豪华实则粗浅,表面繁荣实则功利。没有了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千城一貌的城市也就没有生命力。
德国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金中都遗址只有一处,这是任何东西都无以替代,也是无以还原的。然而会所到处都有,如何复制都不为过。只可惜,如此浅显的道理只成了纸上的呻吟,金中都遗址保护让位于会所开发,这是一处遗址的悲剧,也是文保虚弱现实的真实写照。没有了文物样品作为证明,我们拿什么去告诉别人,自己有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文化?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