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遗址改造:城墙“肚”里看遗址泡书吧

      南京城墙全面开放后,内外“公共空间”将逐步向游人推出。扬子晚报记者昨天探访发现,目前9处公共空间中,已有5处打造完成。分别是武定门南2处南唐遗址展厅、台城临湖厅、台城原明城垣史博物馆、神策门镝楼展厅。其中“南唐厅”展示的是金陵城以及伏龟楼遗址,临湖厅在布展同时,还有摆上木桌木椅的“书吧”,可供游人喝茶、小憩,也给南京城墙这座军事建筑增添一份“文艺范儿”.

      南唐遗址厅讲述前朝故事

      从东水关登城向南步行约20分钟,到达位于城墙“肚”里的南唐遗址展厅。约700平米空间内,通过一座展台保护并展示了一段城墙墙体。砌成这段“小墙”的城砖与明城砖不同,不仅长宽厚比例有异,而且更小更薄。根据周围展板介绍,这就是明城墙里的南唐金陵城城墙遗址。南唐是五代时期南方的割据政权,定都南京,着名文学家李煜就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南唐政权在南京先后五次大规模筑城,“老城南”的布局由此奠定并延续至今。明初朱元璋筑城,就是在原金陵城的基础上改扩建的,其中南段路线从东水关处向南,开始与金陵城城墙重合。这处遗址正是史料记载的见证。在这个展厅中,还有明代城墙与南唐城墙墙体的对比展示,大厅内采用声光电手段,循环播放视频,介绍这段历史。

      从这个展厅出来,向南走5分钟,是另一处南唐遗址展厅。同样位于城墙肚内,展示的是南唐金陵城城墙上伏龟楼的遗址。2001年,施工人员在此发现了大型建筑的遗基,为了很好地保护,考古未继续下挖,展示的是遗基的顶面。记者看到,这处展示区域面积更大,同时考古现场基本完好地保留下来,南唐形制的城砖砌成的一截筑台,从夯土里露出来。这就是神秘的伏龟楼遗迹。据介绍,此楼原是金陵城东南角一段“凸”形城墙上的镝楼,平时观景,战时御敌。“凸”形城墙向外侧形成一个“突出部”,城墙与攻城部队接触面积变大,攻城者面临交叉火力。朱元璋筑城保留此设计,所以今天看到这段城墙依旧是向外凸出来的。

      两处展厅均设计了内容详实、丰富的展览,介绍南唐的政治文化、社会风俗,为游客讲述南京城墙更悠久的“历史基因”.

      临湖厅里还能焚香抚琴

      原明城垣史博物馆的临湖厅也在出新后开放。这个厅共两层,面积达到400平方米,其中一层改造为书吧,二层的展览全面升级。书吧的设置与茶社模式相似,一侧摆放了四、五组木质桌椅,而在另一侧则设计为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图书,可以免费取阅。书吧一角的香案上,摆着古琴、梅瓶。整个环境显得古色古香,而且虽然在城墙肚内,但通风较好,无憋闷感。

      临湖厅的展览,是“大明华章·南京明代文化展”,通过图文形式,介绍近300年明史中,与南京相关的人物、故事以及社会面貌。记者了解到,临湖厅是1995年在修缮这段城墙时,因豁口太大,内部使用钢架结构,形成了上下两层空间。

      此外,神策门上的二层城楼,共有约150平方米,这里安排为历史陈列展,向游客介绍神策门一段的历史渊源。位于解放门城墙内的原明城垣史博物馆,两层面积达230平方米,展览也全部提档升级。

      还有5处空间逐步开放投用

      据统计,此次南京城墙全面开放中,共设计了9处公共空间,出新后作为展厅或旅游服务设施。目前还有4处没有开放,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空间还在进行细节上的打磨,将会逐步开放、投用。

      剩下的4处空间包括:玄武湖隧道处,城墙内有一处三层空间,面积达到700平方米,设计为多功能展厅,可通过登城通道进入。城墙内原明城垣史博物馆的九华厅,共一层,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计为临时展展厅,可通过登城通道进入。武定门城墙内的公共空间,共三层面积达到600平方米,设计为“游客服务站”,提供休息场所以及基本的旅游消费,可通过登城通道进入。集庆门城墙内,有一层约逾千平方米的内部空间,设计为“游客服务站”,提供休息场所以及基本的旅游消费,可通过登城通道进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