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任重道远

      本周,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在甘肃敦煌举行;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电影集体亮相多伦多电影节;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唤起时代亲历者情感记忆。令人遗憾的消息是,国学泰斗、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在京病逝,享年87岁。

      根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千万件文物散落海外,其中许多是流失文物。如何让这些文物回家是一个重大挑战,目前,国际社会文物返还主要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方法的公约》,但这一公约存在约束力有限、追溯时间范围短、需要依靠成员国自觉行动等缺憾。因此,要想成功追索流失海外的文物,主要还是外交、司法和民间等三种途径。

      在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方面,中国曾经通过诉讼追回过流失到英国、美国和丹麦的文物,但也曾经在法国对圆明园兽首提起追索的诉讼案中折戟沉沙。

      让流失文物得以回家,中国仍然任重道远。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中国政府将从5个方面作出努力:“一个方面是加强各部门联合行动,从源头上打击针对文物的盗掘盗窃和走私行动;第二个方面要加强海关、加强出入境的管理;第三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国际公约的相关活动;第四是继续与有关国家商签相关双边协议,防止文物流失;第五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外交、司法等方式,来提供证据,积极追索历史上被劫掠的、被非法走私处境的中国文物。”

      10日,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首展“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与观众见面。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展览全面展示国家图书馆藏古籍特藏珍品,时间跨度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现当代名家手稿,藏品类型从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善本古籍、舆图、样式雷图档、民族文字古籍、西文善本到名家手稿,全面展示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

      这一次展出的800多件展品是从国家典籍博物馆三千三百万件馆藏中挑选出来的,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该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所有入选的典籍都有各自的价值,它们互为依存组成了中华文化传承的纽带:“能够把这些典籍集中起来,让公众了解到中华文化是何以流传下来的,他是什么载体,通过展览可以知道是通过典籍的各种方式,通过图书、拓本、手写本等等,这样一种方式告诉每一个公众自己获得的知识,自己获得的文化、自己获得的修养,包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都是通过这些典籍才能够传承下来的。”

      在正在举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八部电影集体亮相,其中中国知名导演宁浩新作《心花路放》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交口称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