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待用道义与法律共识破解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难题
2014-09-12 09:01:47 作者:姜潇梁军王艳明 来源:新华网 已浏览次
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10日在敦煌闭幕。会议发布了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这是在文物追索与返还领域,首次由中国主导制定的一份国际性文件。
国际条约一直被看做是文物返还的重要法律武器。以“1970年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在打击文物犯罪、促使非法流失文物返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此前中国并未直接参与相关国际条约的制订,不少国际条约也未能反映中国的利益与立场。
此次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敦煌主办的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旨在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立场。
作为《敦煌宣言》的起草者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认为,宣言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探索,比如鼓励各国通过建立分类体系将考古类文物纳入国家文物清册、依据专家鉴定支持考古类文物的返还,以及支持超过诉讼时效的归还请求等方面,。
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盗掘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据统计,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2010年至2012年共破案1608起,累计追缴文物8000余件。
有媒体报道,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件。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认为,“流失”不一定就是“非法”,我们要求返还的是那些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主要包括清末至抗战期间,外国列强劫掠出境的中国文物;以及盗掘、盗窃并走私的中国文物。
据了解,中国通过与美国等18个国家签订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借助相关国际条约成功实现了多批珍贵文物的返还。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与英国法院的诉讼程序,追回3000余件珍贵文物;2008年,参加与丹麦法院的诉讼,追回156件的中国文物;2011年3月,根据中美双边协议,美国向中国政府移交2010年期间查获的14件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
“当然,任何一项法律都不能一蹴而就, 1970年公约 自诞生起,已历经44年,尽管各方早已要求对其进行改革,但进展缓慢且艰难,期间更充满了各成员国间国家利益的博弈。”霍政欣说,“此次《敦煌宣言》发布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通过官方网站向全世界发布,将推动国际法律秩序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演进,刻下一份 敦煌印记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附属委员会主席毛里西奥·埃斯卡内罗认为,《敦煌宣言》的思想符合国际公约主旨,对“1970年公约”的补充完善具有促进作用。本次国际文化财产返还会议聚集了各国的法律专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官员,大家交换意见,沟通研讨,敦促制订了一份更合理、操作性强的文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