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寺迁建16年后依然烂尾 建设资金远超预算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地处西安市周至县的仙游寺曾是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地方。因为当地要修建水利工程,1998年,仙游寺接到搬迁的通知,政府承诺两年后会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新仙游寺。但16年过去了,寺里的僧人和佛像依然委身在几间临建房中,没有实现搬回新址的愿望。

      仙游寺始建于隋代,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仙游寺中的法王塔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现存的唯一一座隋代砖塔。法王塔下曾经发现地宫,并且出土了10颗隋代的舍利子,当时引起了一时轰动。1998年,为了配合西安市黑河引水枢纽工程建设,国务院批准对仙游寺和法王塔进行异地搬迁保护,新址位于距原址约2千米的地方。但是直到16年后的今天,搬迁工程仍未竣工,留下了一座没完工的佛塔、一座长满荒草的大殿地基,和几堆建材。僧人和佛像只能栖身在17间临建房中。

      那么,迟迟没有竣工的原因是什么?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有什么回应呢?按照周至县给上级汇报时的说法,烂尾原因是“实际投入的建设资金与最初省市文物部门批复的拆迁重建费用概算金额差距较大,致使仙游寺的迁建工作一直没有按照原来规划全面完成”。当初,文物部门批复的搬迁工程总投资是3500万元,资金由水库建设方承担,但是后者在审定这个迁建费的时候,预算却缩水一半,为1746万元。后来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最终执行的迁建经费再次缩水,仅为1500万元。周至县向西安市政府办公厅汇报的材料显示,2001年到2009年,施工方先后完成了新址的道路、管道的铺设,寺内的部分建筑物的建设,但是仙游寺博物馆、白居易纪念馆等建筑因建设资金不足未完成,没有完成部分建设,所需资金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算。

      据当地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称,在整个迁建工程中,当地政府想借拆迁扩建寺院,打造一个旅游景点。但是出资方又不愿当“冤大头”,所以投资缩水了,但是规划没变,所以就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