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之我见
2014-08-24 11:58:17 作者:张应斌 来源:红河日报 已浏览次
蒙自有19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的创造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特点和内涵,形成了民族文化特有的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渗透,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民族文化原本丰富的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发掘整理和保护迫在眉睫。
一、蒙自民族文化遗产基本现状
蒙自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特点明显、保存、传承较好、流传广泛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有彝族花灯、祭龙、彝族火把节、土风歌舞等。其次是洞经音乐,蒙自洞经音乐自清干隆年间传入,已有200多年历史,仍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古色古香的特色,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典音乐遗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保存的经坛善本、工尺谱本达数十种,成为蒙自重要活动中向外展演的主要民间传统音乐艺术之一。三是冷泉镇民俗传统文化,如:三步弦、雅哩么。雅哩么是彝族姆基人喜爱的山歌,旋律委婉优美、风格独特。四是芷村镇石马脚壮族民俗文化,如:六月二十四。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石马脚壮族侬人支系的重要节日,因纪念壮族历史人物侬智高而来,染红饭、染黄饭、包马脚杆是节日期间的重要饮食习俗,节日具有浓郁的壮族特色;侬人山歌。壮族喜欢对歌,石马脚山歌具有壮族古歌遗风,内容涉及壮族历史、婚恋家庭、生活习俗等,品种多样,以无伴奏原生态和声为主要演唱形式,极具浓厚的壮族特色;侬人服饰。石马脚侬人服饰古朴典雅,刺绣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工艺性,在蒙自民族服饰工艺美术中占有重要一席。经过2004年至2005年的全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及申报,现有市级保护项目167个,州级保护项目28个,省级保护项目1个。
近年来,蒙自市对保护、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工作积极行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二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贫乏,对民族文化遗产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三是民族文化遗产缺乏法律保护依据。四是缺乏民族文化遗产的教育及人才的培养,传承渠道不畅。
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参与和支持的一项系统工程。一是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高度重视,方向明确,把保护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作为该市文化产业、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二是尽快成立鉴定和评估民族文化遗产的审查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分阶段制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长远规划,编制蒙自民族文化遗产名录。三是要加大“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宣传,形成社会齐抓共管。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五是各级政府应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切实支持。
1.实行分级保护,统一协调的机制。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按照行政区划分进行辖区属地保护、管理。一是市级、乡镇政府应明确实施保护单位及各自权利和责任,分级负责管理辖区内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要建立专项的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基金,帮助贫困地区解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三是在民族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尚未系统建立之前,由文化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培训一批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队伍。针对各民族文化遗产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传承人的岗位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加专业技能知识,积极培养民族文化传播人。
3.建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区,避免开发利用再破坏文化遗产。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各级政府积极打造和申报保护区。以村寨为基本单位实行民族传统文化在原生地整体性保护的方式,为人口较少民族村寨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是对民族文化特点明显,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民族村寨进行规划,对民族特有的房屋建筑统一规划建设,保持原有的风格和色调。二是保护区要避免因利益驱动,不顾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去“开发”某些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区必要的开发必须由专家学者论证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严格实行开发民族文化遗产的准入制度;四是倾听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声,及时纠正有损文化遗产的行为。五是保护区村寨要对民俗、民风、习惯、语言等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六是抓紧申报国家级、省级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区,取得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
4.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氛围。
5.推动民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成为文化产业,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民族文化遗产列入保护目录之后不能仅仅停放在博物馆、民俗馆里,应积极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结合旅游产业的开发,对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传统文化项目予以政策倾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间传统文化的产业开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