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专家联名建言原址保护成都东华门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蜀王府水道里的木构建筑

 

      8月17日,一批国内顶级文保专家来到成都东华门遗址现场勘察。自去年10月起相继发掘出唐代“中央公园”摩诃池、明代蜀王府水道等遗址以来,这处位于成都市中心、至少跨越从唐代到明代的遗址备受关注。现场勘察后,专家们联名建言,将遗址打造成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

 

      成都城市考古的重要里程碑

 

      8月18日上午,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就此举行遗址保护论证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认为,成都从始建到现在,城市中心区基本没变。这次发掘发现了不同时代的叠加和打破关系,堪称成都城市考古的重要里程碑,建议作为城市考古的重要标识保留。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教授庄裕光认为,蜀王府的东北方向不修大型建筑很有讲究,“因为成都的东北角主导风向。此处不修大型建筑,便为王府保留了进风口。说明古人非常注重生态保护。”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许伟认为,这片遗迹也许就是“城市的命根子,太重要了!”“保护下来,可以小见大,让公众了解城市的发展史。”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称,这次发掘为成都的建城史揭开了一个剖面,“这是城市的重要位置坐标点,无论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考古价值,规格都很高。”与会的所有专家,一致签名赞同将“东华门遗址原址保护”。

 

      建遗址公园或修遗址博物馆

 

      专家们认为,这里完全可以建成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让公众深度了解成都历史底蕴。

 

      孟凡人认为,保护遗址和发展旅游并不矛盾。“作为成都城市考古的重要点,这里可以发展为旅游景观,吸引高层次游客。”至于呈现方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等专家认为,可以建成遗址公园。王巍建议,复原出宣华苑、摩诃池、蜀王府的建筑,让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年皇家园林的全面风貌和变迁。“不用花很多钱,便可让文物活起来。”庄裕光透露,明代成都八大景之一的“菊井秋香”便在蜀王府庭院内。如果能够证明东华门遗址内的水井一带便是“菊井秋香”,建遗址公园便既有文化传承,又找得到历史好故事。

 

      专家们一致建议,作为城市考古的典范,东华门遗址应继续扩大发掘范围,为保护和展示遗址提供条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建议,加强现有遗址保护,并尽快申报相应的文保单位,对遗址依法进行保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