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级文保朔州峙峪古遗址无人看管 四周脏水横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峙峪古遗址远景。所画部分为古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峙峪古遗址周围的废弃瓷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峙峪古遗址院外污水横流。

      峙峪古遗址距今约28000年。在两万多件人工砸击过的碎骨片中,有数百件留有清晰的数目不等的直道。专家们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推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在峙峪遗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文化层中的两个灰烬层。下面的灰烬层中出土了一件有较为复杂图像的骨片,骨片刻划痕迹十分清楚,易于辨认,显然是峙峪人有意识的骨雕。峙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墨磨成的钻孔装饰品,这说明峙峪人相当进步,已能使用技术很高的石制工具。另外,在这里亦发现一件石镞,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武器,证明当时人类已发明了弓箭。

      朔州峙峪古遗址是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的一处距今约28000年的古遗址,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镞,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保护不力,峙峪古遗址目前仅被一圈砖墙围起来,无人看管,周围脏水横流。紧挨古遗址墙脚仅三四米宽处,仍在进行露天开采。

      据史料记载,峙峪古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8月11日,在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村民的指引下,记者从村西一路向北,来到了距峙峪村约1.5公里处的峙峪古遗址。古遗址的西侧是一个名为“聚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猪场,从猪场流出来的污水直接从古遗址的墙外通过。绕着古遗址的外墙往东走,在与东墙仅隔三四米处,是一煤炭露天开采区。环视四周,记者发现有许多烧瓷器的废弃瓷窑,不过现在已经无人作业。

      古遗址门口没有悬挂任何门牌,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在几间空着的房子里,没有摆放任何东西,因为长期无人管理,灰尘已经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在砖墙圈起来的这片并不算太大的土地上,一座突起来的大约10余米高的土堆就是传说中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

      奍猪场的负责人叫李培如,是峙峪村村民。他说,峙峪古遗址外面的砖墙圈起来大概有五六年了,当初是省里面圈起来的,但是圈起来后,没有立过任何关于古遗址介绍的碑,大门上也并未悬挂过任何牌匾。“政府也没有保护起来,只给外面围了两米多高的围墙,后来就再也没有人过问,里面啥也不管。”他说,周边的瓷窑是很多年前的了,老辈的时候在这里烧过瓮、盔、盆之类的东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