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对话王志谈敦煌文保:用高科技提供个性体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近日到达重要站点——敦煌。在敦煌站,主持人王志相隔十年再次对话樊锦诗,听这位把一生都献给敦煌的学者讲述她对敦煌文物保护的期待。

 

      十年前,王志是央视《面对面》栏目的主持人,采访了各行业许多标杆人物,樊锦诗作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就是其中之一。相隔十年再见面,王志说:“樊先生您一点儿都没变。”樊锦诗说:“没想到你的采访影响力那么大,国内外许多人都提起过那次采访。”

 

      十年之后,在敦煌两人的再次交谈放在敦煌研究院内的复原洞窟内进行,两人的背景是繁茂的敦煌壁画,樊锦诗面对王志,娓娓谈起了敦煌文物保护:“许多人来到我这里,都惊讶地说,没想到你这里全部采用顶尖科技来管理,我说,为什么不呢?洞窟就那么大,可以容纳的人也就那么多,而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看洞窟,我们怎么办呢?只有用高科技的方式,为前来参观的观众们多一些其他途径的选择,大家可以用更多的窗口,来看到他想看到的内容,这相对于完全在洞窟内听导游讲解,可以减少游客们留在洞窟里的时间,延长洞窟使用寿命。”

 

      樊锦诗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时,我们去北京,复原像、复原壁画整整拉了五车皮,但现在数字敦煌开始实施后,我带几张光碟就可以了。对于莫高窟以后的发展,樊锦诗说,“以后我们将会有更加个性化的体验,比如说舞蹈演员来看舞蹈壁画,可以看比洞窟内更加清晰逼真的壁画;编剧、作家们想来看故事,可以看我们拍出来的故事类壁画;孩子们喜欢看动画,我们会把壁画里的人物设计成动画片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樊锦诗希望在完善知识版权的保护下,世界各地喜爱敦煌的人都能够通过高科技手段,看到敦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