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起火 文物古建火灾频发伤不起

7月28日凌晨,位于江北区中马路2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发生火灾。经现场侦察,火灾为教堂建筑群的1层砖木结构主教堂着火,本次事故实际过火面积约50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起火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7月28日凌晨,位于江北区中马路2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发生火灾。经现场侦察,火灾为教堂建筑群的1层砖木结构主教堂着火,本次事故实际过火面积约50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火灾频发是文物安全中“第一大险情”


      水火无情,古城古镇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烧连营,危及文物建筑。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文物安全工作情况时曾表示,火灾频发严重危及文物安全,已成为目前文物安全中“第一大险情”。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43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的37%,电气原因占总数的21%,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2010年至2013年,国家文物局共接报文物火灾事故52起。


      仅2013年经媒体报道的就有数十起:3月,云南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烧毁民房107间;8月,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江口村一团寨发生火灾,造成58户民居被烧毁;10月,中国第一古商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古商城的曾国藩兵服厂旁一栋古窨子屋民居发生火灾,所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没有受到影响;11月,有“亚洲第一廊桥”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这座造型别致的廊桥被烧毁……


      2014年文物古建发生火灾情况


      2014年年初以来被曝光的文物古建发生火灾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1月11日凌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烧毁242栋房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上亿。独克宗古城历来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


      1月25日晚,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侗族村寨100余栋房屋被烧毁,当地侗文化遭毁。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2月17日晚,中国第一古商城——湖南怀化市洪江古商城的一栋古窨子屋民居突发大火,火势凶猛,浓烟滚滚,多户居民的房屋葬身火海。据相关人士介绍,自2013年10月20日洪江古商城曾国藩兵服厂附近发生大火以来,这座明清时代的古城,短短4个月已经陆续发生了4起火灾。洪江古商城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民居经典之一,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300多栋,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古商城古建筑门类齐全,包括窨子屋、寺院、镖局、钱庄、商号、作坊、客栈、报馆、烟馆等。


      3月31日,一场大火将距今千年的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的屋顶几近烧毁,殿内壁画也有些许脱落,大火燃烧1个多小时才被当地消防部门熄灭。据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文物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起火原因系监控线路老化引起短路导致火灾发生。圆智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金天会九年(1132年)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是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占地约9000平方米,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倒座天王殿、钟鼓楼、东西厢房、千佛殿、东西配殿、大觉殿及东西禅房。


      4月6日凌晨,云南省丽江束河古镇街尾村65号成都冒菜馆发生火灾,此次火灾烧毁4个院落,致10间铺面损毁。起火原因初步确定为该菜馆老板将未熄灭蜂窝煤炉置于馆内,引燃周围物品蔓延扩大成灾。束河古镇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


      5月2日下午,河南信阳鸡公山近代建筑群中的第119号别墅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19号别墅屋顶、大部分门窗及地板烧毁,一度危及古建筑活佛寺。鸡公山近代建筑群位于信阳市浉河区鸡公山上,1903年至1949年建造,现存建筑119处,2013年国务院核定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8日凌晨,位于江北区中马路2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发生火灾。经现场侦察,火灾为教堂建筑群的1层砖木结构主教堂着火,本次事故实际过火面积约50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江北天主教堂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光绪二十五年增建钟楼。建筑面积4846.4平方米。整组建筑由钟楼、主教公署、本堂区及若干信徒宿舍及生活用房组成,结构整齐,具有较典型的哥特建筑风格。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是现存较早中西建筑融合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八宝钿 (本文为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