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遗址应该原样存活、修复

      在阮仪三看来,大运河保护中存在着问题。
      
      在参与规划丽江、平遥、西塘、平江路等古镇的过程中,“修旧如旧、保持原生态”一直是阮仪三倡导的理念。面对依旧具有交通运输功能的大运河,阮仪三认为,一些城市忽略了保护,而着力于新建。在对大运河沿线40多座城镇的考察中,他为很多城镇依旧保有精彩的文化遗存而高兴,却也为那些遗存在一些开发项目中遭到破坏而痛心。
      
      对于一些城市保护大运河的措施,他也持有不同看法:“运河与城市的关系还应该重新探讨”。为此,他曾经屡次向相关规划专家、政府官员进行呼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2005年,阮仪三曾经参与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的大运河申遗项目,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之后,却因理念差异于2006年退出。
      
      第一财经日报:你曾经在大运河申遗之初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但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没有继续参与,为什么?
      
      阮仪三:大运河开始申报的时候(2005年),我感到当时的调查是比较粗糙的。因为我对古城镇的研究比较深入,就动用基金会的力量去运河沿岸调查古城镇。2006年,我发动学生一起对运河沿岸164个点、40多个城镇进行了考察。当时一起考察的学生有20多个,主要以硕士、博士为主。结合申遗的要求,调查结果无偿提供给申报委员会,并发表了简要的文章。但后来,我发现国家文物局层面发起的大运河分段保护规划是带有商业性的,各个规划局招标运作,我当时就退出了投标。
      
      在探访过程中,我研究了南阳古镇、枣庄古镇、台儿庄古镇、扬州的弯头古镇、淮安的河下古镇、聊城古城。其中南阳古镇的风光让我尤为惊喜。这座古镇被运河穿过,其中有很多历史遗迹,我做了修复、整理。台儿庄的保护规划也是我做的,但后来它变得太过华丽,我认为那不是我的初衷。而聊城则没有采用我的规划,古城中的古遗址被拆,建造了一座新城。
      
      日报:现在的保护除了你提到的对开发过度热情,还存在哪些问题?
      
      阮仪三:我对关于运河的一些表面宣传也并不满意。大家对运河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有所缺失。运河不光担负着运输的功能,它也包括很多遗址,应该原样存活、修复。但很多城市将运河沿岸作为现代城市的公园。在运河边铺上草坪、种上杨柳,我觉得很难看。
      
      日报:那么,你的保护理念是什么?
      
      阮仪三:我希望能够修旧如旧,保持文化遗产原生态。
      
      日报:怎样一些事例让你认为运河沿岸一些地方的保护破坏了原生态?
      
      阮仪三:我举一个例子,山东德州没有通铁路的时候,运河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后来铁路通了,因为运河与铁路平行,所以沿岸的仓库、房屋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利用。包括沿岸的街巷、碉堡都还保留着,这些建筑有清代、民国的,也有一些苏联人造的房屋,很有特色,非常精彩。但我现在再回去看,这些建筑都已经被拆了。
      
      德州城内原来有三道河,河边有杂草树木,也有破败的房子,反映的是运河的原生态。结果现在的规划又成了城市公园,完整的遗迹被破坏了。还有,淮安有一座“清河闸”,是淮河与运河交汇处的水闸,但后来被改名为“若飞”桥,真是文不对题,莫名其妙。
      
      日报:你觉得要避免保护走进误区,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阮仪三: 应该仔细研究运河周边的历史,考虑现代设施和历史遗存的关系。
      
      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有点急功近利,目的还是政绩或是经济,而不是为了保护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