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禅茶专家呼吁保护沙河漆泉寺大唐古刹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沙河农家发现《大唐广阳漆泉寺故觉禅师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韩专家在漆泉寺残垣断壁中寻觅千年文化遗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明代石碑前煮茶礼敬先贤。

       “我们想与当地联合立碑,呼吁保护沙河市漆泉寺大唐古刹遗址,进一步加强中韩文化交流。”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韩国《茶的世界》杂志发行人崔锡焕昨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表达了他专程到邢台沙河广阳山漆泉寺遗址考察后的感受。

 

       6月18日,崔锡焕会同对中国禅茶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和著名青年杂文家、《吃茶去》杂志副总编尹纪周等,到距邢台市五十公里处的沙河广阳山漆泉寺遗址考察。那天雨后初晴,空气湿润,植被郁郁葱葱的漆泉寺遗址在群山环绕下显得清雅幽静。

 

       有专家考证漆泉寺始建于后赵、为石勒皇帝所造,大唐中兴该寺的开山主持就是来自新罗的一代高僧慧觉禅师。重点文物《大唐广阳漆泉寺故觉禅师碑》残存铭记中明确记载,慧觉禅师入唐后先在邢台开元寺修行,为“禅宗七祖”神会禅师的嫡传弟子,后被指派为禅宗传灯导师,在漆泉寺升坛讲经声名大震,成为著名寺院。

 

       “韩国现在很多人在研究慧觉禅师,在韩国江原道真川郡至今保存着供有慧觉禅师的祠堂。”据崔锡焕介绍,前些年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楼正豪曾三次到漆泉寺遗址考察,韩国著名佛教史学者卞麟锡博士也曾到漆泉寺遗址考察。他还带来了韩国媒体刊发的有关漆泉寺和慧觉禅师的部分报道影印件,留给舒曼和尹纪周两位学人深入研究,非常希望促成举办中韩两国专家共同研讨慧觉禅师禅学思想的论坛,以纪念这位两国文化交流的先驱为契机促进交流和发展。

 

       漆泉寺遗址残垣断壁,有许多建筑构建和石料,如台基石、柱础石、绳纹大砖、瓦等等,还有碑首和经幢。一些石构件雕刻十分精美,工艺讲究,构图合理。有唐代遗存,更多为明代的。他们在漆泉寺废墟中,在破碎断碑上,在残缺文字里,寻觅映照千年历史的光辉文化遗迹。闻讯中韩专家前来考察漆泉寺,当地数位村民赶来介绍情况,说漆泉寺遗址里的东西比前几年少多了。崔锡焕说:“当务之急是将这里保护起来,以免再遭破坏。”

 

       在一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碑前,崔锡焕、舒曼、尹纪周一行精心摆设带来的茶席,煮茶礼敬慧觉大德。身为邢台人的尹纪周对著名茶文化专家舒曼说:“漆泉寺因泉而得名,而且泉眼至今完好如初,泡茶以泉水为上,明代《顺德府志》描述漆泉寺‘满山苍翠松连柏,遥砌青黄苔衬花。几度老僧迎迓处,一盂山果一瓯茶’,先行做好泉水和禅茶的文章或许对漆泉寺的保护及重建很有意义。”

 

       在村民陈麦良的引领下,崔锡焕、舒曼、尹纪周一行在陈麦良父亲陈生金家见到了三截《大唐广阳漆泉寺故觉禅师碑》残存部分。他们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崔锡焕为在碑上找到新罗先人慧觉禅师的法号激动不已,拉着83岁的陈生金老人合影,感谢老人将此碑保护起来。他说不虚此行,亲眼证实了慧觉禅师入唐后在中国邢台的所去所踪,他回国后要以详尽的文字和图片告诉更多韩国人,为漆泉寺涅槃重生做出贡献。

 

       19日,崔锡焕、舒曼、尹纪周一行前去邢台大开元寺拜会该寺方丈明憨大和尚,受到热情接待。在大开元寺赵州院,明憨大和尚介绍了慧觉禅师生平、修行情况,并赠送了收有《大唐广阳漆泉寺故觉禅师碑铭记》的图书《邢台开元寺金石志》。

 

       在邢台期间,崔锡焕还考察了华祥苑茗茶邢台旗舰店、邢台市云水台茶艺馆、青茗茶庄等,对邢台茶文化氛围给予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